阿根廷华人在线_叶剑英终于对林彪做出公正评价,很不一般!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叶剑英终于对林彪做出公正评价,很不一般!

2020-12-5 06:18| 发布者: | 查看: 464| 评论: 0|来自: 西陆网

摘要: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机毁人亡。有一天政治局开会后,张春桥特地买了瓶茅台酒与政治局成员碰杯,表示热烈庆贺。叶剑英对此颇为不满:“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姚文元红着脸 ...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机毁人亡。有一天政治局开会后,张春桥特地买了瓶茅台酒与政治局成员碰杯,表示热烈庆贺。叶剑英对此颇为不满:“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姚文元红着脸说:“难道这不是好事吗?”叶帅严肃地提高嗓音说: “是好事,也是丑事。共产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叛国逃跑,在国内、国外将产生什么影响?”几句话,掷地有声,驳得他们哑口无言,低头不语。

  “二月逆流”之后,叶剑英陷入了挨批受冷落的境地。1967年2月,位于中南海西门的怀仁堂也燃烧了一把火,这火从开国元勋们的胸腔喷发而出。然而这把火最终没能烧毁“文革”小组利令智昏的头脑,却将自己烧得伤痕累累……

  第一节 “二月逆流”前后

  叶剑英是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元帅,他以刚柔兼存、大智若愚、荣辱不惊的优良品格彪炳于世。

  叶剑英和总理的个人感情很好,他们相识共事了几十年,特别在总理患病以后,几乎都是由叶剑英亲自负责总理的治疗,大的主意都是由他拿的。

  因为叶帅为人和蔼,没有架子,我和他的个人感情也不错,经常上他家里去看望他,和他的孩子们关系也不错,至今有的孩子和我还有往来。

  在我的感觉里他是一位能下最大决心,产生最高智慧的元帅之一,也是能忍受莫大屈辱,保持恬静心境的元帅之一。在中共党内斗争中,他数次被贬,却能安然置之,几入冷宫,却从容不迫,表现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品质。

  从历史上看,叶剑英在党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非凡的智谋,为扭转危急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长征途中,他在粉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斗争中立了殊功;西安事变后,他协助周恩来奔波于国共两党之间,为谈判奠定了基础;直到以后妇孺皆知的粉碎“四人帮”斗争,他又起了关键作用……

  “二月逆流”之后,叶剑英陷入了挨批受冷落的境地。1967年2月,位于中南海西门的怀仁堂也燃烧了一把火,这火从开国元勋们的胸腔喷发而出。然而这把火最终没能烧毁“文革”小组利令智昏的头脑,却将自己烧得伤痕累累。当他们中间有人背负沉重压力惨痛离开这个世界时,终不能瞑目的是何罪之有的冤屈。

  政治局碰头会由周恩来主持。当时主持党政军工作的同志和“文革”小组成员都参加了会议。会议议题是讨论抓革命促生产、各地夺走资派权、革命派大联合等问题。这次会议的结果,也就是后来在元帅们头上戴了数年之久的“二月逆流黑干将”的帽子。

  元帅们对“文革”以来的矛盾和不解以及焦急在这次会议上大爆发。会上对立为两派:一派是以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为首的元帅们;一派是以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为首的一伙。两派围绕着“文革”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向脾气温和的李富春在第一天会议上对康生拍案而起。第二天,以沉稳寡言著称的叶剑英又一马当先,打了个重磅炸弹。他的巴掌重重击打在桌案上,事后才发现自己的小指骨头因为用力过猛而折断了。

  元帅毕竟是元帅,凡是军人又大都个性耿直,像恒星那样,不掩盖自己有光的轨迹,暴露自己的全部思想。

  叶剑英首先质问张春桥:“上海夺权,搞什么上海公社,这样重大问题,不报中央,不经政治局讨论,是想干什么?”

  “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辩解道:“无产阶级夺资产阶级的权,怎么是错误?不要忘记,马克思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的原则,这些在马克思著作里都有详细论述。”陈伯达在当时被称“大理论家”,说话喜欢引证历史伟人的警句,好像非常精通理论名著。

  “我们一不读书,二不看报,也不懂什么巴黎公社的原则。请你解答一下,什么是巴黎公社原则,是不是革命可以不要党的领导?不要军队?”叶剑英冷笑着问道。

  陈伯达气得还想和叶剑英申辩,结果被元帅们一顿抢白,只好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到会的要数谭震林的火气最大。会到半截,他拍案而起,中途退会,到了门口,被大家劝住,才又义愤难平留下来。会上,陈毅戳了康生的痛处,用1943年的延安整风来警告今天的“文化大革命”。这可是犯忌的比喻。

  激烈争论一直持续了好几天,主持会议的周恩来为顾全大局,极力稳定双方日益升温的情绪,同时对康生等人的过激做法谈了自己的看法。

  当晚,叶剑英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今天和伯达打了一仗。”

  毛泽东很干脆地对叶剑英表态:“此事我已经知道了,你的对!”

  叶剑英心里觉得踏实多了。

  陈伯达、康生、张春桥等人决不会罢休,他们惟一能压倒元帅气势的办法就是在毛泽东面前进谗言,夸大其词,惹怒毛泽东,然后借伟大领袖的指示清除他们的心头之患。果然,毛泽东听了“文革”小组的汇报后,心情不悦,至少对有的元帅用延安整风来比喻今天的“文化大革命”不满意。“难道延安整风错了吗?那是针对王明右倾机会主义……他们是不是要想翻案,要请王明回来?”

  有了尚方宝剑,陈伯达一伙马上反击。

  还是在怀仁堂会议室,气氛却已经变了。元帅们无法抗拒他们的领袖,又无法理解眼前的局势,只好将满腹委屈、满腔义愤和无比的困惑强压进心里,默默承受这不公正的批判。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错在哪,所以这种承受要比任何承受都要痛苦。

  叶剑英身为军委副主席打头炮,自然是重责重罚了。他和其他元帅一样,有了属于自己的“帽子”。谭震林、叶剑英、徐向前等人的帽子是“黑干将”;陈毅经常在国务院和军委开会,给他的帽子是“联络员”;李富春是政治局常委,协助周恩来工作,几位副总理经常在他那里碰头,因此有了“反革命俱乐部主任”的帽子;余秋里、谷牧的帽子是“小伙计”。

  “二月逆流”不久,叶剑英又被内定为“第一号调查方案”里的叛徒,被秘密调查。1967年6月23日,黄永胜亲自批准了这个秘密计划,妄图使之合法化、公开化。

  一个中央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在没有任何组织手续、没有撤职公文、甚至连一个电话通知也没有的情况下,便莫名其妙地被停职,可见“文革”时期鱼目混珠之乱,人妖颠倒之甚,连堂堂元帅的人身权利都没有保障,更别说是一般干部了,冤死屈死何足为怪!

  叶剑英回到了西山的元帅府里,不能再随便外出。一切政治待遇随之停止,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有时我去看他,他总是沉默不语,但是看得出来他非常希望有人能来看他,并且带来外头一些消息。

  我和叶帅身边工作的同志关系也很好,但是大家见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愉快了,有说有笑的。大家碰到一起就叹气,就谈心里的担忧,因为他们工作人员并没有因为叶剑英不担任官职而轻松。

  他们也受到了牵连,每天要参加批判学习。虽说这些批判会是和“二月逆流”的元帅们背靠背进行的,他们的心情还是非常的压抑,感情上也有抵触。他们既不愿意批判自己的首长,又不能为难主持会议的领导。

  有时会议开了好久也不见人发言。他们都在等待别人先发言,好顺着音往下唱,而主持会议的人又想先听他们的批判,好掌握定调。结果大家就这么耗着,谁也不做“抛砖引玉”的蠢事。元帅们的为人,大多数人心里有数,能放一码就放一码。

  但有些人并非善良,总是居心叵测,大家不得不小心翼翼行事。后来不知谁出了一个好主意,让元帅处的工作人员自己组织学习和批判,不再和别的办公室的人一道学习。这样大家才如释重负,从尴尬的局面中解脱出来。

  工作人员回到西山后,每天要汇报一次学习组的批判学习情况。因为由口头发言改为书面汇报,他们的思想压力小多了。

  “二月逆流”之后,元帅们出于对毛泽东的尊敬和军人绝对服从命令的天职,不得不违心地作检查。叶剑英也给军委作了书面检查,所以每次汇报时,秘书就想法从上面抄一点,还不敢多抄,要省着点留给下次汇报用。当时叶剑英和秘书不住一个院子,他们靠电话保持联系。叶剑英时时询问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每次汇报能否过关。

  秘书总是想法安慰叶剑英,叫他放心,不要再挂念他们了,不管怎么批判,不就是想办法写好汇报让上头满意嘛!这对于长期拿笔杆子的老秘书来说是不难的。最难最苦的还是叶剑英自己。

  虽说他没有遭到红卫兵的批斗和辱骂,也没有遭受棍棒击打,但陈伯达等人对他的精神折磨却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在他刚刚遭受激烈的批判,回到西山后,几个孩子突然下落不明。后来知情人悄悄送来信息,长子叶选平、次子叶选宁、女婿邹家华、女儿叶向真全被关押起来了。

  叶剑英心里明白,孩子们是在替他受过,替他遭受肉体的磨难。陈伯达他们是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消磨叶剑英的斗志。

  叶剑英默默坐在窗前,一动不动。表面上他平静如水,心里何尝不牵肠挂肚?这位经历过战场生死考验,经历过荣辱沧桑的元帅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儿女们遭受磨难,他无法顾及,也不能保护他们。惟一能做的只有默默地等待,默默地祈盼。

  叶剑英的脾气和其他元帅的脾气还不一样,他从来不发火,不说重话。似乎少军人豪气多书生文气。如果他心情不好,生气了,就一人沉默无语坐着,谁来了也不搭理。那段时间里,他经常一个人坐在藤椅上,半晌无声。

  1968年冬,发生了面对面批斗徐向前元帅的事件,惊动了中央,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及时出面说话,才制止了这种恶性事件在其他元帅身上重演。

  虽然在“二月逆流”之后,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被压下去了,但生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周恩来特别交代过中央警卫局,要做好元帅们的安全保卫工作。

  徐向前元帅府的风波刚过的一个晚上,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三位掌握军队重权的人物突然来到叶剑英处,当着叶剑英的面对秘书说:“主席指示了,你们批判老帅到此为止,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外面的批判不要管。”并对叶剑英说:“你要正确对待。”不等叶剑英答话,他们就匆匆转身走了。

  精神压力最大的日子总算过去了。

  子女们的消息却令人不安,他们全被关押在秦城监狱里。这是一座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进去容易出来难。只要叶剑英一天不官复原职,子女们就一天不能回家团圆。

  随后的日子越加清冷和寂寞。没有“内参”,没有文件,也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形势。

  平淡而闭塞的生活,久而久之对一个最开朗、最乐观的人也免不了有影响,因为人总是要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学会忍受生活的平庸。原来的叶剑英是位多才多艺的元帅,拉胡琴、吹箫、打乒乓球、游泳、写诗、下棋样样精通,可是莫须有的罪名破坏了他的兴致,以后再也没有听见他那悠扬的琴声……

  第二节 周恩来的策略

  1969年春天,周恩来安排叶剑英到工厂参加劳动,先和群众多接触,以便早日解放。

  1969年4月,又是桃红柳绿的季节,北京的春天和以往一样迷人、清新,“文革”的高温已经在“祖国山河一片红”中降下许多。

  我这个时候被派到新疆边境,说是去锻炼,实际是赶出京城。走时,叶帅还在北京,等年底我被总理保回来,叶帅和其他老帅都“疏散”到全国各地去了。后来我见到他的王秘书,才知道1969年这一年,叶帅还进过工厂参加劳动,我感到奇怪,七八十岁的老人怎么还去进行体力劳动。秘书却认为我没有远见,说,这你就不懂了,这是策略!

  策略,而且是周恩来的策略!

  1969年各地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这是“文革”时期特有的组织形式,有这种形式总比没有要好一些,它毕竟起到了稳定、缓解局势的作用。但“文革”小组把握的基调仍然使社会保持着所谓高昂的革命激情,阶级斗争的弦仍然在人们头脑里绷得很紧,一触即发。

  一天上午,叶剑英接到周恩来的电话:“叶帅啊,你被分配去新华印刷厂,先和群众接触,接受群众再教育嘛,参加学习班和力所能及的劳动,其他老帅都已经做了安排……”

  叶剑英知道周恩来安排他出去走走、参加劳动的深刻用意。只有周恩来才会进退有度地将元帅一步一步保出来,又不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小辫子,这就是周恩来过人的工作艺术。

  第二天,叶剑英早早就起身了,这是他两年里少有的一次出门。他身穿灰色中山装,脚蹬黑色布鞋,花白头发也梳理平平整整。秘书心里暗喜:“叶帅虽然已70多岁了,仍然显得精神、自得,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摧毁他对未来的信念,不然一个老人是不会有这样的精神面貌的。”

  “文革”中的新华印刷厂归迟群管辖,他是“两校五厂”的军代表,是“文革”时期神气一时的风云人物。叶剑英到了印刷厂,厂里的几个领导已经出来迎接,场面当然称不上热烈,但叶剑英仍很高兴上前一一握手。到了厂办公室也没有落座,叶剑英对厂领导说:“去厂里看看吧。”

  叶剑英跟着厂领导仔细看了印刷厂的一些车间,最后来到装订车间,秘书被告知:叶剑英在这里劳动和学习。

  老一点的工人都认识叶剑英,挺客气地给他让座,一位老工人私下悄悄地对他说:“叶帅,这里有规定,不能叫你叶帅,只能称你老叶,还请老帅原谅。”

  “没关系,叫什么都行啊。”叶剑英一点不在乎。

  能有机会出来和群众接触接触,叶剑英已经非常满意了,还在乎怎么称呼?再说他也知道自己是被“文革”小组点名批判的“黑干将”,虽然毛泽东下了指示,批判老帅到此为止,但是外界的人并不知情,康生、陈伯达他们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