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_邓小平说:中国若有一千个他,真就不得了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邓小平说:中国若有一千个他,真就不得了

2021-2-19 13:37| 发布者: | 查看: 224| 评论: 0|来自: 西陆网

摘要:   他是千年难遇的天才,著名的无党派人士,名字响彻全中国。他是世界顶尖的“最强大脑”,却穷困潦倒,近乎乞丐。他被人嘲讽是“憨儿”“木头”,却让邓小平感叹,“中国若有一千个他,真就不得了!”  他,就是 ...

  他是千年难遇的天才,著名的无党派人士,名字响彻全中国。他是世界顶尖的“最强大脑”,却穷困潦倒,近乎乞丐。他被人嘲讽是“憨儿”“木头”,却让邓小平感叹,“中国若有一千个他,真就不得了!”

  他,就是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福建省闽侯县陈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婴儿。父亲为他取名:景润。小时候的他,看起来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不爱舞枪弄棒,也不爱吃喝嬉闹,唯有书本,能让他兴味盎然。玩捉迷藏时,他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一边津津有味的看书,一边等着小伙伴来“捉”他。

  但常常是天黑了、小伙伴都走了,他还浑然不觉。这样平静的日子过了十个春秋。直至一日,天地忽变,而他的快乐也在那一天戛然而止。那天,家门口挤满了人,人群中不时传出父亲的哀嚎。一只巨大漆黑的棺木,沉默的横亘在院子里,他看到了母亲就躺在里面。他听到有人喊他去磕头,也听到有人让他哭,但他却倔强的不掉一滴眼泪,直到天黑了、人散了,他才伏在棺木上嚎啕大哭。

  母亲的死,像是擦黑了他的天。而母亲生前叮嘱他要好好学习的话,成了他唯一的光亮。他更加发奋努力、刻苦求学。自小学二年级起,就开始跳级。尤其是数学课,他尤为出类拔萃,一本数学书,只用两个星期就能完全掌握。终于,他的出众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他的数学老师——沈元。

  一次,沈元在课堂上,给大家出了一道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在沈元的教学生涯中,这道题就没有几个学生能答对,但马上,沈元就听到讲台下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回答道:“53人”。沈元惊呆了,他看着这个孩子怯生生又坚定地目光,忽然感觉到一种希望。于是,沈元告诉他:“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

  也简称:1+1猜想。但这个难题,至今在世界上都无人能解。”沈元告诉他:“这道题,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沈元老师告诉他的题,他记住了;沈元老师眼中的期待,看懂了。但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将与这道题,紧紧纠缠、爱恨不休。1953年,厦门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书。但在数学王国中叱咤风云的他,却遇到了棘手的难题——口才。

  常年的封闭自我、埋首书堆,让他羞于表达;浓重的家乡口音、方言俗语,让他的话艰涩难懂。于是,几节课后,学校认为他无法胜任教师岗位,只允许他给学生批改作业。打小儿就要强好胜的他,怎能受得了如此打击?当他听到领导断言“你教不了数学”时,当他看到学生们质疑又怜悯的眼神时,他再也无法忍受,一病不起。而上苍是残忍的,向他诠释了何为“祸不单行”。

  闻听他缠绵病榻后,学校一纸“停职令”,彻底将他抛入深渊。但也因此,将他推上了另一种人生。不会教书、不会技术;不会务农,更不会经商,他会的,好像就只有看书了。于是,他索性摆了一个租书摊,虽然一天下来只有几角钱的收入,但他却心满意足,因为他终于可以守着书,没日没夜的看了。远近几条街的人们都认识他,大家管这个穿着破烂、戴一副瘸腿眼镜的书摊匠叫“憨儿”可他听后,只是脸一红、头一低,又埋进书里,去钻研那些数学题了。

  只要有书看,他就不觉得苦;只要能算题,他就觉得日子还能过,但上天不忍一颗钻石在尘埃里埋的太久。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当时,厦门大学校听说曾经的数学天才竟流落街头、摆摊为生,不禁心痛不已,就许他做厦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这份差事,于他而言简直是莫大的恩赐,他像是在沙漠中见到了清泉的人,一头扎进书海,从天黑读到天明。学俄语、学德语、学西班牙语,以看懂外文的数学文献;看论文、看古籍、看科研宝典,以推算出精确的题目答案。在他眼里,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是有生命的;在他笔下,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算法是有灵魂的。而更让他欣喜若狂的是,在厦大的图书馆里,他发现了竟然还有一个人也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人叫:华罗庚。

  但正在翻看华罗庚著作的他,并不能想象,这个人将对自己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夜以继日的研读华罗庚的著作,废寝忘食的验算世界难解的题目,而但他那一篇《塔内问题》的论文,进入华罗庚视线时,华罗庚拍案叫绝:“这个年轻人很好!很有想法!很有前途!”华罗庚当即决定,邀请他来北京参加全国数学讨论会。并在会后不久,就与中科院协调,将他调到了北京。

  他是唯一一个被华罗庚亲自点名调到中科院的人,也是华罗庚一生中识得的最耀眼的钻石。于他,华罗庚是指点迷津的伯乐;于华罗庚,他是万里挑一的英才。但1985年,他人生中的伯乐永远的离开了。那时,他已身患重疾、无法行走,可仍坚持着要去恩师的墓前拜谒。

  八宝山下、骨灰坛前,这个“憨儿”、这个痴子,泪如雨下。从今而后,再也无人懂他对的数学痴狂,再无处分享破解难题的喜悦。当年调入北京后,他躲进自己的破屋,埋头苦读、不问世事;他钻入题山题海里,终日计算、拼尽全力。也许,只有在数学世界中,才没人当他是疯子;也许,只有在算数时,他才能获得片刻心灵的慰藉。

  当1973年春暖花开时,他终于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人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他叫陈景润!”“200年来全世界的谜题被他解开了!”各种声音铺天盖地而来,他的论文接连被中科院发表。他的名字震撼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外国一位数学家写信给他说:“你移动了群山!”一位数论家惊叹道:“陈式定理是世界数学的光辉顶点!”

  长期的伏案工作、曾经的批斗打压,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待“猜想”发表之时,他早已卧床多日,水米不进。中央得知后,马上下令送他去就医。临出发前,他带了一个大大的旧提包,里面装满了数学草稿和中外学术典籍……

  他还带了一个脸盆和牙刷牙杯,来接他的人笑了:“您不必拿这些,宾馆里都有。”但他却连连摇头:“要的要的,不敢给别人添麻烦嘞。”在他的世界里,似乎只有数学、只有学术,只剩了惶惑不安和拼命做题。但终于,有一缕阳光照进了他的生命。1978年秋天,他正在病床上验算公式,这时走进来一个护士为他换药。抬头的一瞬间,愣住了。

  眼前的这个女孩儿,正用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他,轻声细语,安慰备至。那一次的对视,让他如坠云中。后来,他几经周折找到了这个女孩儿,知道了她叫由昆,知道了她没有男朋友,也知道了她钦慕着自己……

  从那一天起,这个浸在书中半生的书呆子忽然变得温柔而细腻,他主动教由昆学英语、看外文,主动帮由昆打理杂事、分析问题。他幽默的谈吐、睿智的思维,也让由昆一点点的爱上了他。一天,他鼓起勇气说:“我们永远在一起吧!”由昆说:“我脾气不好”。他答:“没关系,我会让着你。”由昆说:“我不会做饭”。他答:“没关系,我们可以吃食堂”。由昆说:“我不会打毛衣”。他答:“没关系,我可以穿你剩下的”……

  1980年8月,他不再是一个数学疯子,不再是一个算数狂人,而成为了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家庭的支柱。一年后,儿子的出生仿佛也让他重生,他将半生的委曲求全化作勇气,呵护着妻儿,守护着家。但幸福对他而言,似乎总是奢侈品,一次意外打碎了他的幸福和宁静。儿子3岁那年,一辆车疾驰而过,他躲避不及,后脑着地。这次重击压垮了他本就羸弱的身体,随后,引发了帕金森综合征。

  这种病,被喻为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全世界医学无人能解。他解开了数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却没能解开医学的“哥德巴赫猜想”。也许这是轮回、是隐喻,也是宿命,他还是没能躲过人生的公式、既定的结局。1996年3月19日,呼吸衰竭,心衰休克,他真的累了,慢慢闭上了眼睛,永远的睡了。他有彗星一般闪耀的大脑,但却被世俗折磨的体无完肤;

  他渴望拥有一隅自由算数的角落,但却被众人狠狠踩扁又高高抬起。再耀眼的天资也罢,再坚韧的意志也好,他终究是个平凡人。当哥德巴赫猜想的光环褪去,当时间如大浪淘沙般淡漠了他的名字,他只剩下那一句:“我爱数学,我想看书!”无法想象,那副消瘦虚弱的身体里,究竟蕴藏了多大的能量,可以托举起全世界最难的谜题?

  这个温柔的书呆子,这个倔强的硬骨头,他一肩扛起了中国学界的英魂,又一手捧起了中国学者的希望!他,就是陈景润。

  (责编:李雨)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