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_故乡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故乡

2018-1-15 10:54| 发布者: YesiY| 查看: 547| 评论: 0

摘要: 在北京西南方的河北省易县,是我祖辈曾经生息繁衍的地方。一九五九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放暑假的时候,第一次远离我生长的北京城,去看望在那里养病的父亲。我和二哥头天晚上登上了开往高碑店的火车,早上下了火车后又坐 ...

在北京西南方的河北省易县,是我祖辈曾经生息繁衍的地方。

一九五九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放暑假的时候,第一次远离我生长的北京城,去看望在那里养病的父亲。


我和二哥头天晚上登上了开往高碑店的火车,早上下了火车后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到了易县车站。远远望去不很大的近千年剥蚀的灰色的城门楼及周边颓圮的城墙,在午后阳光的斜照下,显露出衰老和历史的沧桑。这里就是古称易州的易县县城,从这里到家还有四十多里的路程,而且是山路,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了,只得步行。头顶炎炎烈日走了十多里地,到了名叫梁格庄的集镇。今天是阴历逢五的大集。集市里人畜杂沓嘈杂喧闹,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穿过集市正好碰上前来赶集的同村乡亲,我们便同行。走了一段时间经过宏大壮观的清朝光绪皇帝的陵墓,同行的乡亲手指前方说:再往前走就要进山了,上山爬过六道梁是旺龙村,离家就不远家了!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顺着山坡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爬上山顶后,又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下坡底,再继续向前面另一坐山坡顶上攀登。不知道爬过了多少道山梁,又下到了一道山坡的底部,前面两座突兀的山岭之间有一道豁口,豁口处露出一片亮光,顺着不宽的豁口走过去,只见前面豁然开朗,在南北两道山梁之间,有一片开阔平坦的小平原。两山之间一条河流银波荡漾淙淙平缓的向东流去。一排颇为整齐的山梁矗立在南边,山上树木郁郁苍苍,宛若一幅苍翠的屏风。河道两边有大片绿油油的头上顶着白须的玉米,金黄色的谷穗垂下头来随风飘起阵阵微微的波浪,棉花地里紫色槎桠上微微绽开的花苞露出雪白细细的棉绒,匍匐在地上密密匝匝墨绿色的是白薯殃。河边滩地上的高粱一片火红。顺着南边山脚下向西走去几百米,河的对面有东西两座相对的山峦,山峦之间的山坳,叫做磨子沟的小山村,就是我的故乡。


磨子沟北边的尽头,矗立着一座这一带最高的山峰。山峰青黛葱茏,只有他的顶部是一片白色岩石形成的一个人头的形状,所以当地人叫他白脸山。白脸山远远望去像一个白发苍苍慈祥和蔼的老人,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金黄色的脸庞,注视着山川大地世上人间。一条清凉见底潺潺的小河从山坳中漫漫穿过。小河两边较为平坦的地方,稀疏地散落着几处石头或黄色土坯盖的房屋。时近傍晚村庄炊烟袅袅,静谧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声。


乡下人见到城里来的孩子很是好奇,因为很多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还没有去过县城。几位叔叔婶婶及家中的兄弟姐妹们纷纷邀请我到家中做客,问东问西分外热情,记得来到村里在六叔家吃的第一顿饭,是刚刚从地里取来的玉米碾碎后在烧柴大锅里做的玉米饼,就着从家中菜园里拔来的小葱,那种山野新鲜清香的味道至今想起来还使我口中泛起涎水回味无穷。我和叔叔家差不多一样大的孩子们很快就熟识并在一起玩耍。我们一起上山砍柴放牛,爬树摘桃采酸枣野核桃,到河边放猪游泳摸鱼,一个多月的暑假在快乐的生活中很快就结束了。因为父亲身体患病又孤独无伴,我便愿意留下来陪伴他,从此便辍学开始了山村的生活,永远的离开了北京城里我幼年少年时上了五年学的学校。村里的孩子大多数是不上学的,因为只有山外几十里的良格庄镇才有一个小学,家中条件很好的孩子才能每天走着几十里山路,或是在学校附近找个人家住下来才能上学。我们家境很是艰难,不可能有条件供我读书,好在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帮助家里大人干活,又有一帮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还是觉得很是快活。


山村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的脚步悄悄的来临。大地回春天气转暖的时节,庄稼人心里又升起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人们开始收拾农具,起出积攒了一年的粪肥。当天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星星,泛兰的天空开始蒙蒙发亮,随着公鸡清脆婉转高昂的啼叫声人们从土炕上爬起来,听见远处传来了生产队长:“上工了”!的呼叫声,赶着牛扛着犁和锄头,挑着扁担水桶等农具小车推着粪肥,开始陆续走出家中踏着露水向地里走去,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太阳渐渐的从东山顶上露出了他的笑靥,把温煦的光芒撒向了大地,也把他的温暖送给了地里劳动的人们。在两只牛的拉动下铧犁深深的嵌入地里翻起均匀的泥浪,大多数人还是用镐锄刨翻着土地。晌午时分太阳升到了头顶,离家近的回家去吃饭了,离家远的家里人则把饭送到地头田间。太阳渐渐的向西边移动,在山的后边慢慢沉降下去,天边夕阳一片火红,灿烂的霞光辉映着青青的山,照着绿绿的水。照着地里赶着牛耕地挥锄整地撒肥的人们忙碌的身影。当太阳在西边收起它最后的一抹晚霞,暮色慢慢的弥漫开来,夜幕慢慢的降临。亮晶晶的星星出现在天上向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眨着怜爱的眼晴。人们收拾起农具赶着牛马等牲畜,向着黑魆魆的山廓里边山坳的家中走去。东边山头上升起的月亮,照亮了每个人家的院子。屋子里昏黄的煤油灯下,奶奶在炕头上含着长杆的烟袋哄着几个幼小的孙子孙女们说笑玩耍,讲着永远不会厌烦的故事。家庭主妇纳着鞋底或缝补衣裳,等待着下地干活回来的人们。地里回来的男人把牲口拴到牲口圈里,喂上草料,父子兄弟们洗把脸,坐在院子里小饭桌旁抽着烟的功夫,主妇已经把热腾腾的饭菜端来放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男人们饭后掏出黄铜烟袋锅装满旱烟叶,嘴巴用力的吞吐着,仿佛是尽情的享受着人生。在烟锅一闪一闪的红光中,烟雾缭绕升腾,这是一家人每天团聚的时刻,述说着白天地里干活的情景,谈着一天的趣事,院子里传出一片片笑声,其乐融融尽享天伦。长辈开始明天活计的安排,家中长辈有绝对的权威,孩子们都会无条件的服从。这就是中国农村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习惯,父辈为儿女们呕心沥血劳累一生,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帮助大人分担家务,孝敬老人尽心竭力守护终生。大家各回自己的屋子里,吹灭了油灯睡觉了。山村沉静下来万籁俱寂。只有小河旁的青蛙呱呱鸣叫,屋前阶下蟋蟀和不知名的昆虫低低的吟唱,远处时而传来几声汪汪狗叫声。


暑去秋来,庄稼快要成熟了,依然是青黄不接最难熬的时节。我和父亲吃的最多的饭是用少量的玉米面或糠和野菜搅在一起蒸的糊糊,喝一碗用清水煮放点盐的野菜汤。也有极少的时候能够吃上一顿白薯面的烙饼或是加上榆树皮面压的饸饹面,那真是感到无比的香甜如同过年一样。


人们望眼欲穿的庄稼终于成熟了,秋收大忙季节开始了。今年年景还算不错。收割的庄稼成捆的堆在田间地头,生产队办公室前的场地上晒满粮食,人们摇着风箱或是借着风势在扬场。村口核桃树下套着的毛驴拉着碾盘上的碌碡不停的旋转着,女人们忙碌的碾轧着新打下的粮食。人们把最好的粮食上交给国家,觉得是天经地义心甘情愿没有丝毫怨言。生产队留下一部分集体粮后,剩下的才分给了社员。


天高气爽的秋天很快过去了,树叶飘飘洒洒纷纷落尽,青草渐渐枯萎变黄,天地山野呈现出一片肃杀的灰色,小河潺潺水流的上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进山村。严寒的冬天是较为清闲的季节,人们躲进屋里坐在烧的热呼呼的炕头上搓老玉米或是包花生,大人们谈天说地讲古道今。孩子们蹦上跳下打打闹闹,全家老少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古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生活的写照。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一家人能够团圆温饱。他们生活简单但很快乐,他们没有更多的欲望,他们贫穷但精神富足,内心是充实坦然。


孩子们最盼望的还是过年。过了阴历二十二的小年,就开始忙活起来。杀猪宰鸡筛谷磨面,乡邻们相邀去赶集购买年货,用积攒的鸡蛋砍的柴火或荆条编的箩筐等农产品换回一些油盐酱醋蔬菜等副食品。家家户户贴上了红色的对联,连牲口棚猪圈的门楣也贴上了五畜兴旺肥猪满圈。到了除夕这天家族中的长子,虔敬地请出匣子里存放的老祖宗的神主牌位供奉在堂屋的桌子上。年轻人到家中的祖坟或路边烧些纸钱,恭请阴间的祖先回家过年。家家户户都把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炖猪肉、黄米年糕、白面馒头。还有大年三十熬夜包的饺子。听说也有困难的人家包饺子的白面不够,还要掺一些白玉米面。不管怎麽说也是吃到了一年中最好吃的东西。人们把这些一年中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最好的饭菜最先供奉给祖先,坐在炕头中间的长辈说声吃饭吧,全家人立刻围拢过来开始热气腾腾的吃饭。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只有过年才舍得穿的新衣裳,男人们大多穿的是家庭织布机织的土布做的靛蓝色或黑色的对襟棉袄,挽裆大棉裤。家中条件好的姑娘们穿上了从集市买来机器织的布匹缝制的色彩鲜艳的花衣裳。头一件事是小辈按长幼有序先给长辈磕头拜年。然后出门去到族中叔伯家中去拜年。村里出来拜年的人见面两手搭在一起互相作揖说声;过年好!人越聚越多,终于形成了几十人的团队,先一起到村里然后到附近几个村子挨家串户去拜年。所有人脸上堆满了真诚的微笑,一团和气,极亲切的不断重复着过年好等吉祥话。据说有些人家平常有些芥蒂矛盾,通过大年初一在友善的拜望中也会烟消云散。山村里到处洋溢着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村里的人们鸡犬之声相闻,就是五里八村的也都熟识来往。人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淳朴善良、包容重义、扶弱济贫。这就是乡土中国绵延千年的风俗画卷,薪火相传的美德,世世代代浓浓的乡情。


父亲过年也很高兴,因为每天几乎都有远亲近邻请他去家中做客,一直到正月十五没有间断过。十五那天他去村东边小榆树沟舅舅家做客,上山爬坡出了一身大汗受了凉,回家就开始发烧卧床不起。他因患有严重的虚劳病,平常咳喘就很厉害,所以一场严重的感冒更是让他雪上加霜。叔叔家的哥哥请来了方圆十几里唯一的一位大夫牛先生,牛先生六十几岁年纪,花白的头发,长长的寿眉,留着一撮山羊胡子,背着一个小药箱,看起来和善可亲。进门坐在炕头掏出烟袋锅装上烟叶,我赶忙帮他点燃。他问了一下病情后又号了一会脉,然后说:就是受了风寒没有什么大碍!说着从药箱里拿出一片白色的药片说:把这片药吃了发出汗来就会好了!我从柜子里家中所有存款八毛七分钱中,拿出五毛钱付给了牛先生的诊费和药钱。父亲把药片吃下去出了一身汗,果然好了许多,可以坐起来了,青黄色憔悴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红润。情绪也兴奋起来,不断的说话,从他小时候的生活讲到老年滔滔不绝。我们都为他身体的恢复感到高兴。三婶给他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汤面,他趁热吃了下去,精神仿佛更好了一些,他让我陪他去外面走一走。可是到了第二天下午突然又开始高烧而且神智不清。我们赶紧去请牛先生正好不在,又去请二十里外的西医大夫谭先生,家中人告知出诊了。将近午夜父亲终于醒了过来,气息微弱语音含混的对我说;以后你们兄弟要互相照顾好好的生活。又说了一句话,因为声音非常微小,我没有听清楚说什么,随后喘息开始急促起来,过了一会喘息越来越慢越来越弱,突然嗓子眼哏的一声,好像堵住了一口痰,五叔说快去门口叫你爸爸回来,当我拍着门框急迫而声嘶力竭的叫着爸爸的时候,叔叔和叔伯兄弟已经帮忙穿好了寿衣。把父亲放在堂屋的灵床上,父亲脸色已经变成苍白,半睁着眼睛,好像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不放心离开这个世界。五叔捋了他一把脸说;放心的走吧!他才闭上了眼睛。这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活生生的人转瞬间死去,而且是我的父亲。


后半夜天上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很快就覆盖了山峦田野,树木河流,覆盖了整个村庄。天刚蒙蒙亮就已经开始不断有人前来吊唁,我心里一片空白,神情麻木地在灵床前凝视着如深睡的父亲,盼着他一会就能睡醒。人们在灵床前烧几张纸钱,喊着逝者不同称呼的哭号以示悲悼。院子里吹鼓手的唢呐吹奏着哀伤的曲调,山上山下村里村外天地一片白茫茫,远处山坡上,村子的小路上都是成群结队冒雪前来吊唁的人群。院子里人流不断,听到几个人在对话说;李家的老大好人哪!一辈子做了很多善事,老天爷都给他戴孝!

父亲年轻的时候奶奶死的早,他帮着身体也不太好的爷爷把比他小十二岁的二叔才一岁的老叔共六个同父异母的叔叔抚养成人。尽到了长兄如父的责任。带领全家在这深山僻壤开荒种地,为每个兄弟娶妻盖房,创下了富足的家业。粮囤里开始有了存粮。荒年他带头捐粮组织救济颗粒无收奄奄待毙的灾民,为死后无钱下葬的穷人打一口薄木棺材,组织全村人修桥铺路,好善乐施扶弱济贫。他念过几年私塾在村里是文化人,人们有了纠纷或家庭矛盾都要找他来调节说个是非分明。年届中年的他不知为什么心里升起了到城里闯荡的愿望,把所有财产分给了大家,带着几个贴饼子走出了山沟顺着铁路走路到了北京城。刚到北京他在清华池的澡堂子做滔水的工作,几年后购置机器买了房子办起了工厂。解放后公私合营他把全部家当交给国家,成立了数百人的北京市织带厂。父亲年轻时做过一些大事,老来却如此颓唐。父亲一生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五十年代末困难时期为了城里的我们节省一份口粮,也是为了回到农村养病,更多的是思念尊重他如父般的弟兄,他又回到了家乡。而且永远地留在了他锺爱的土地上。


六个叔叔全家几十口人集体动员还有村里村外自发来了许多人,一起帮着按当地风俗办了村里历史上最隆重的葬礼,把父亲送到祖坟入土安葬,享受了这一地区最高的哀荣。父亲死后,人们看我幼小孤独,每到了吃饭前很多家都有人来叫我去家里吃饭。我没有去的人家做了好的饭食也会给我送来一份。虽然没有对我说更多安慰的话,但从他们对我爱怜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山里农民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真诚。开春了,我在以前和父亲在山上荒地开垦的坡地里刨地松土,撒上猪粪和炕土做成的肥料,播种间苗,除草䅭地,从山坡下河沟挑水浇田。到了秋天玉米谷子等居然也有了收成。刚刚收完庄稼,北京传来久病卧床的母亲病危的消息。我装着一袋能够背得动的粮食和不多的衣裳,把曾经和父亲住的房子家具粮食杂物等全部家当分送了人,立刻赶回北京。


当我爬上六道梁的山顶回头望去,像棉絮般雪白的云朵漂浮缠绕在白脸山的腰间,伟岸老人慈祥的面庞在刚刚升起的太阳的照耀下放着金黄色的暉光,默默神情好像依依不舍的为我送行。山前的河水波光粼粼缓缓地流淌。村口仿佛还看得见为我送行影影绰绰的人影。想起这两年山村的生活,在我最孤苦的时候,是山村里的人们尽心的关照下度过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吃饭前由远而近“吃饭啦”!的呼喊声,心里油然升起了无限的温情,我在山顶上久久的伫立,望着晨雾中氤氲朦胧的山村,不禁热泪盈眶。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已经几十年再没有回到过这个小山村。

我们的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相隔近半个世纪我又回到了使我时时魂牵梦绕眷念的小山村。六道梁上已经铺上了平坦的柏油路,从县城不大的功夫汽车就开进了村里边。上一辈的老人全都已经离世了,当年村里一起玩耍的兄弟伙伴也已年过花甲或古稀之年。已没有儿时健硕的体魄圆润鲜活的面孔,都已是两鬓斑白苍苍白发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相见后眼圈泛红神情激动,握手相拥自有一番久别的伤感。述说家中的变迁久别的离情。


改革开放几十年,人们富了,农村的房子越盖越大越盖越好,可是越来越空。年轻人为了挣钱挡不住大城市的诱惑几乎都进了城。老人们孤独寂寞无依无靠,那脸上岁月刻下的皱纹里透着一丝凄惶的悲凉。年轻的女人带着没有父爱的孩子,熬着漫漫长夜独守空房。有些地没有人种已经荒芜杂草丛生。想起六十几年前那会家家户户亲亲热热,五里八村也是亲如一家的景象好像古老而又遥远。老人没有了儿孙绕膝的欢乐,女人孩子缺少合家团聚融融的天伦。年轻人只有春节有时候回家过年来看一看,访亲问友也像是完成任务一样。乡村固有的乡亲乡情、温暖诚信、守望相助、父慈子孝优良的传统道德,已经涣散瓦解、崩溃断裂了,只有星星点点在民间流传。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富有,而无数的中国人在精神上也同样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贫穷。


去城里打工闯荡的很多人也是差强人意,何必如同泡在水中无根的豆芽漂浮在大城市里,在夹缝中生存。农村不应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乐园。不是很多人带着技术、带着资金回乡,带领乡亲们共同创业,改变贫困面貌,效果惊人!孩子们有了父爱高兴的去读书,女人们有了丈夫这个顶梁柱,心里甜美再不用独自带着孩子艰难度日忍受悲凉。老人们儿孙满堂一家团聚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农村传统的美德深深植根于这片热土,重新找回失去的故乡,让心灵再有依归。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