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_没有它,中国人真的没法好好吃饭。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健康 查看内容

没有它,中国人真的没法好好吃饭。

2022-10-11 15:12| 发布者: WOKEYI| 查看: 960| 评论: 0|来自: ZAKER

摘要: 点外卖没配筷子,大概是现代社畜的经典悲剧时刻了。  都说筷子是中华饮食的标志,但当你不得不用勺子舀宽面,用叉子吃米饭,或者用两根吸管艰难夹起一颗鱼丸时,你才能切身体会到,筷子对中国人来说有多重要。   ...

点外卖没配筷子,大概是现代社畜的经典悲剧时刻了。

  都说筷子是中华饮食的标志,但当你不得不用勺子舀宽面,用叉子吃米饭,或者用两根吸管艰难夹起一颗鱼丸时,你才能切身体会到,筷子对中国人来说有多重要。

  要是手里没有筷子,即使其它餐具再齐全,也很难舒舒服服吃完一顿中餐;

  反过来,只要有一双筷子,没有别的餐具,中国人也能完成吃饭、夹菜、喝汤、拌面、夹花生米等种种操作——

  但你可能不知道,筷子一开始并不是中国最常用的餐具

  勺子的历史可能比筷子更久,早期的勺子可以切肉、拨饭、舀汤,功能多样。而筷子呢,只能给勺子打辅助,夹夹汤里的菜,用来吃饭都算违规。

  高成鸢《“箸”的由来、与中餐细节的相关及对汉语的影响》

  那,中国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筷子?

  筷子如何从边缘角色逆袭成餐桌C位?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中餐的走向?

  今天就来聊一聊,关于筷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01

  中国人说,要趁热吃

  于是有了筷子

  在很久很久以前,原始人都是用手拿食物的。摘果实、挖野菜、剥鱼皮、敲蛋壳,靠的都是一双手,灵活又方便。

  人类学会用火烹饪之后,也开始用小木棍、原始的骨叉、木勺等工具,处理烹饪中的滚烫食材。但食物做好后,大多数人依然习惯等温度降下来,再用手取食。

  欧洲人直到中世纪都习惯用手吃饭,到了中世纪后期,叉子才渐渐流行起来。

  法国《狩猎之书》中描绘的中世纪用餐场景,会用刀切割食物,但很少用叉子

  而气候炎热的阿拉伯、印度、非洲等地,因为没什么吃热食的需求,至今仍以手抓食物为主。

  但中国人就不一样了。大概是因为中原地区气候寒冷的缘故,“趁热吃”的习惯早就刻进了DNA里。古代有很多陶器,都做成适合盛水的形状,用来煮各种汤羹和粥。

  商代陶鬲

  汤羹热气腾腾,没法直接上手,有人就想办法找来两根小木棍,从热汤里夹菜——这或许就是筷子的雏形。

  虽然有筷子,但先秦时期吃东西主要还是用手或者勺。

  当时的勺子叫作“”,前端薄而尖,既能舀食物,又能用尖端切割肉块,是餐桌上的主力选手。

  西周青铜匕

  这时候的筷子,地位还比较低。《礼记》说,“饭黍毋以箸”——吃黄米饭不能用筷子;又说“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也就是说,筷子只用来夹汤羹里的菜,基本干不了别的事。

  02

  面食和米饭的流行

  推动了筷子的逆袭

  到了汉代,筷子终于迎来了命运转折点:面食出现了!

  中国很早就有小麦,但一般只能整粒煮成麦饭,口感粗糙得很。到了汉代,西域饮食传入中原,再加上谷物碾磨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小麦磨成面粉后,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面食。

  当时的面食统称为“饼”,汤饼就是面片汤,蒸饼则是包子馒头的雏形,类似烧卖、馄饨、饺子的包馅面食也越来越多见。

  这些面食有长有短,形状各异,有的滑溜溜,有的圆滚滚,勺子完全应付不过来,更灵活的筷子,就越来越受欢迎了。

  筷子流行的另一契机,是稻米的普及

  在唐代以前,中国最主要的粮食,其实是小米——倒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吃,而是因为小米耐寒耐贫瘠,在种植技术落后,气候又不好的环境下,只能靠它填肚子。

  小米一般熬成粥,如果蒸成饭,质地也很松散,总之,都只能用勺子舀。唐代以前的人,经常是勺子吃饭,筷子夹菜,来回切换,想想都觉得麻烦。

  莫高窟第474窟宴会图局部,每个人面前都有筷子和勺子

  但从唐宋开始,人口南迁,经济重心也南移到长江流域,大家发现,水稻可真是个好东西!

  产量高,口感好,全方位吊打小米。到了宋代,稻米已经稳居中国粮食产量第一的位置了。

  这跟筷子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大米饭的黏性比小米强得多,用筷子就可以成团托起,不一定要用勺子。

  所以,大米普及之后,很多人就懒得用勺子吃饭了。一双筷子夹菜又吃饭,吃饺子、面条也顺手,就这样,筷子顺理成章地取代了勺子,成为餐桌上的绝对C位。

  一切皆可夹!

  宋代《东京梦华录》提到,市井小食店里卖的汤羹,以前都是用勺子,如今人们也改用筷子吃了。

  03

  one more BITE Vol.3

  这一期认真聊聊筷子

  中餐的发展,如此奇妙地改变了筷子的命运。而反过来看,筷子对我们的日常饮食,也有一些平时难以意识到,却很有意思的影响。

  比如说,筷子不能像刀叉那样切割食物,因此食材大多在后厨就会处理成适合入口的大小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这个道理

  而精细处理过的食材更容易受热均匀,也成了炒菜这种烹饪方式流行的重要因素。

  要是没有筷子,不仅仅是炒菜,很多我们熟悉的食物,都不会以现在的模样出现。比如人见人爱的火锅:

  皮薄而软,得夹着褶子慢慢提的小笼包:

  必须用筷子拔出糖丝的拔丝地瓜:

  筷子和食物之间,还有许多有趣却被忽视的联系。我们的杂志one more BITE,专注于研究各种饮食相关的小主题,这一期就从一些不同的侧面,研究人们最熟悉的筷子。

  比如说,筷子除了“夹”,还能对食物产生哪些作用力:

  筷子如何在中国流行开来,进而传播到周边国家,又如何和当地的饮食文化结合,变化出或长或短,或圆或扁的各种形态:

  你还能学到一个没什么用的小技巧:如何掰开一次性筷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它对称裂开。

  和前几期一样,这期one more BITE,也会以小礼物的形式赠送给读者。

  获取方式很简单:在企鹅市集购物,单笔实付满99元就送一本!每个ID限赠一份,限量3000份,先到先得噢。

  在买买买之余,获得一点阅读的乐趣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