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1983年,中国电影导演吴贻弓创作的电影《城南旧事》大获成功,在中外电影节上频频获奖。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在北平破旧的胡同里,也有这样温馨感人的故事。从那时起,我们记住了这位作家的名字,她叫林海音,居住在台湾。但她的人生前半截,却是在北京城度过的。 电影《城南旧事》剧照 多少人说过,经历就是财富。假如没有国共这场战争,林海音也许会在北京住到老,也会在南长街的家中颐享天年。如此,也就少去了思乡的愁情;真的难以创作出《城南旧事》这样的优秀作品。那挥之不去的城南记忆,在“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惆怅中,都将化作美好和甜蜜的回忆。 抗战结束后,林海音和丈夫夏承楹从婆家搬至南长街28号。夫妻二人的新家是一所小三合院,南边是夏承楹的书房,北边是卧房,西边是厨房。林海音在房间里布置了缎面沙发、硬木矮几、仿古花纹的窗帘,地上还铺着地毯,舒适宜人。新家的院子里还有棵大槐树,到了夏天正是个天然的大凉棚,树荫覆盖全院。在这小院中,林海音在树影婆娑的碧纱窗前伏案疾书。周末,林海音夫妇常带孩子到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去玩。 1948年,风云突变,林海音在台湾的亲人都希望她们赶紧逃离大陆,于是林海音和夏承楹决定,带着林海音的妈妈、弟弟、妹妹及他们的三个孩子回台湾。当飞机升空,林海音在悬窗俯瞰北平古城,黄色琉璃瓦的紫禁城,绿色琉璃瓦的协和医院,心中五味杂陈。原来北平古都的风貌,早已经深深刻入林海音的心里,化作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结。 作家 林海音 晋江会馆位于北京城南的一个胡同中,以前是给进京赴考的台湾人所居住的会所。有人说《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就是林海音的童年记忆。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留下深刻记忆的情节,只是更多的人埋在心里罢了。 2001年12月,林海音在台湾病逝。 来源: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