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_如何申请英国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硕士:LSE,KCL和华威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如何申请英国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硕士:LSE,KCL和华威

2022-8-8 17:51| 发布者: WOKEYI| 查看: 1519| 评论: 0|来自: 搜狐网

摘要:   英国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硕士:以LSE,KCL和华威为例  作者:Kiki Yu  广州摆渡学人留学新媒体部  目录CONTENT  01 全球传播和媒体产业研究之间的学科渊源  1. 全球传播的理论发展  2. 媒体产业研究 ...

  英国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硕士:以LSE,KCL和华威为例

  作者:Kiki Yu

  广州摆渡学人留学新媒体部

  目录

CONTENT

  01 全球传播和媒体产业研究之间的学科渊源

  1. 全球传播的理论发展

  2. 媒体产业研究的理论发展

  02 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硕士项目之比较:LSE,KCL和华威

  03 结语

  传媒专业一直是留学申请,尤其是人文社科专业申请的大热门。传媒的细分领域众多,例如仅LSE的媒体传播系就有10个授课型硕士,涉及综合的媒体与传播项目,媒体与传播治理,战略传播,媒体与传播发展等多个细分方向,其中3个全球媒体与传播双硕士学位,由LSE分别与南加州大学、开普敦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办。

  因此本文将讨论对象限定为英国全球传播和媒体产业方向的传媒硕士项目,希望帮助有意申请传媒大类的同学对这个细分方向有更精细的认识,从而制定更匹配自己的申请策略。

  一般来说,把全球传播作为目标专业的同学,也会同时考虑媒体产业的相关项目,确实这二者关系密切,甚至就是同一个方向的program。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这导致了项目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也各不相同。

  作为申请者,如果我们想呈现一个与对应项目各自匹配的独特的候选人形象,而不是几段经历几番思考重复使用,“一招鲜吃遍天”,就必须厘清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之间的差异。

  因此,下文将先回溯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研究的历史脉络,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视角,再以三个具体的项目——LSE,KCL和华威的相关专业为例,提供一些实践层面上的申请建议。

一、前言:全球传播和媒体产业研究之间的学科渊源

  1. 全球传播的理论发展

  谈到全球传播,必然离不开全球化背景及其理论发展。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将全球化定义为全球社会关系的强化,它将遥远的两个地方联系起来,当地发生的事受到远距离事件的影响,反之亦然。汤普森(Thompson, J.B)认为将媒体发展改变现代世界的过程描述为“全球化”还不够精确,而应将全球化定义为“世界上不同地区日益增强相互联系,这一过程产生了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复杂形式”。尽管汤普森并未具体说明这种形式,但他无疑明确了媒体和传播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复杂性。

  John B. Thompson

  John B. Thompson教授是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和剑桥大学耶稣学院研究员。他于1975年在基尔大学获得社会学和哲学学士学位,1979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成为剑桥社会学系教授,并于2004年至2007 年担任该系系主任。

  Thompson是吉登斯的学生,研究传媒现代性的大牛,著有The Media and Modernity: A Social Theory of the Media. 目前已是剑桥的荣休教授,但仍在招博士,教授社会理论、媒体、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媒体理论课程。

● John B. Thompson简介https://research.sociology.cam.ac.uk/profile/professor-john-b-thompson

  书名:The Media and Modernity

  副标题:A Social Theory of the Media

  书名: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

  副标题:Critical Social Theory in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全球化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但全球媒体与传播的研究并不是随着全球化发展才开始的,更早可以追溯到一战时期美国的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研究。当时的媒体研究旨在满足战争中对大众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宣传需求。国际传播的焦点也是它的知识根源是对国家间关系的关注,虽然后来转向了对国家关系中权力的不平等的研究,许多学者将这种不平等关系描述为媒介帝国主义。但国际传播仍然保持了国家作为传播主体的传统。

  媒介帝国主义

  媒体帝国主义(有时也称文化帝国主义)是国际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中的一个领域,专注于所有帝国,无论是领土还是非领土形式,如何依靠传播技术和大众媒体产业来扩展和支撑他们的经济、地缘政治和文化影响。大多数媒体帝国主研究考察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与其接收(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权力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如何通过大众媒体和文化产业来表达和延续的。

  1970年代,媒体帝国主义的研究主要关注美国的新闻和娱乐公司、商业模式和产品向后殖民国家的扩张,涉及传播和媒体主权、国家认同形成和民主等问题。21世纪,媒体帝国主义研究探讨了媒体的整个领域,例如,一个帝国的全球经济、军事和文化扩张和合法化如何得到新闻、电信、影视、广告和公共关系、音乐、互动游戏、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网站的支持。

  国际传播只关注媒介(media),而忽视了人(people)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美国跨文化传播的兴起。有意思的是英国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脱胎于语言学与教育学(点击文章英国跨文化传播硕士项目:以UCL、华威、曼大、爱丁堡为例),而美国的跨文化传播属于传播学领域的子学科。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兴趣在于不同国家、种族、文化群体之间如何交流,它恰恰对people充满热情,但对media兴趣缺缺。

  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共同忽略的就是人如何在一个全球化的大图景(big picture)下使用媒体,媒体与传播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经验中扮演了何种重要的角色,而这就是当代全球媒体与传播研究的核心议题。

  美国国际传播研究如火如荼的同时,英国以及欧洲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也正当时。关于文化研究大致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人物,可以参考摆渡往期文章:学术小史| 什么是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与跨文化传播一样并不直接研究媒体,而是借助媒体去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文化研究虽然也关注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媒介使用和传播行为,意义的生产与解读,但它是在更广泛的文化层面将传播过程视为一种文化过程。不过文化研究将媒体作为意义生产、表达、传播与互动的中介,将其看作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了全球媒体与传播的研究视角,让我们不仅将视野放到全球传播的政治层面,以及最常提及的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层面,还加入了对全球化如何影响文化过程的讨论,例如全球互联的世界,文化是否变得同质化了,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强势文化通过一系列媒体产业对欠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与殖民,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还是文化研究,或只对媒体感兴趣,或只对人感兴趣,而全球传播的任务是既要研究人,也要研究媒体,更要研究人如何使用新的媒体和传播技术进行社会互动和社会交往,并且有必要将这一过程置于全球化的大图景下,因为现代世界传播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其规模越来越全球化,全球化也越来越多地通过传播发生,在今天这两者已经密不可分了。

  此外,在Terhi Rantanen看来,传播活动的发生对全球化的影响可以理解为中介全球化(mediated 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再次强调了媒体和传播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此时媒体不仅仅是双方交流的中介,而是它本身就作为中介化过程的一部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全球的“connectivity”。再进一步,全球传播研究在突出媒体作为中介作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还想将个人(individual)也作为一种中介,探究个人的媒体传播行为是如何影响着全球化发展的。

  2. 媒体产业研究的理论发展

  理解媒体产业(media Industries)研究,首先要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对传播研究的探讨中开始。在人文学科领域,以马尔库塞、西奥多·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最早对媒体产业研究形成影响。他们认为,类似好莱坞这种工业文化的大规模生产会对美国社会的文化和艺术造成破坏,它培养了表面的物质需求,而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压迫和统治被隐藏在这些物质需求下。

  阿多诺等人持有的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贵族阶级参与的歌剧、交响乐等高级文化才是合格的文化,好莱坞式的工厂生产产品不能叫做文化。而且他们过度地夸大了媒体的力量,实际上媒体行业有很多有各自目的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例如,一部商业化的电影制作,从制片人到导演到编剧到摄影师,再到接收的观众,无一不影响着整个媒体产业的运作。

  在社会科学领域,20世纪30年代“大众传播”理论出现并希望通过改变媒体系统来改变传播效果,进而推动一个更民主的社会。例如改善信息传播的方式,说服技巧,所使用的媒介等等,对政府来说主要为了增加公众参与和公民参与;对产业来说则希望生产和流通更多的消费品,这两个目标是早期媒体产业研究的主要方向,相对应的研究对象通常即为新闻媒体和广告。

  如果从媒体产业两个层面的特性来看,一方面电影、电视、广播、印刷、数字等媒体,作为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工具,同时也是承载意义的文本,这是它的文化特性。研究媒介文本,文本的编码与受众的解码及其过程中文化权力的行使,受众是否会因不同的种族、阶级、性别、年龄、民族等因素有不同的文本解读,这些都属于文化研究的领域,因此媒体产业研究首先与文化研究最是亲密。

  另一方面,媒体所生产的内容也是一种商品,它和有形商品一样经历生产制作、售卖、流通与消费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文化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细分,文化商品的产业化自然发展起来,这是媒体产业的经济特性。因此从经济学视角去研究媒体产业的组织和结构(宏观经济),或者市场中具体某一媒体组织的运作(微观经济)也成为媒体产业研究的一个面向。

  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的媒体公司在全球的扩张,巨型的跨国媒体集团出现,针对这种媒体行业垄断的现象,不只是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家也加入了对媒体产业运作过程中权力关系的讨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好莱坞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及其所附着的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来影响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和媒体产业的发展。批判性的政治经济学家将这种由“北方(south)”通过媒体产业制作文化商品并单向输出给“南方(south)”国家的不平等行为概念化为“文化帝国主义”和“媒介帝国主义”。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媒体产业,属于比较宏观的层面,强调监管制度的宏观结构性问题、媒体所有权例如少数媒体集团如何对全球文化生产同质化影响,但在Jennifer Holt与Alisa Perren看来,这过于经济主义和简单化。而文化研究则是从微观层面去看待媒体产业实践,因此更多学者开始将政治经济学在所有权、监管和生产方面的研究兴趣与文化研究对文本、话语 、受众和消费的兴趣相结合,来进入身份本就复杂,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媒体产业研究领域。

  当代的媒体产业早已不局限于以国家为基础的媒体系统研究例如新闻业,而是顺应娱乐、传播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趋势,更多地考虑产业、文本、观众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融合媒体背景之下的文化生产将会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并进行博弈,不仅是商业机构,还有政府部以及作为媒体用户或消费者的普罗大众。

  从上述对全球传播和媒体产业研究脉络的概述,我们不难发现全球传播将全球化理论用于分析媒体与传播,讨论媒体与传播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必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综合面向。

  而媒体产业更像是传播领域下再细分的分支,虽然也基于全球视角去讨论,但更侧重于文化研究的传统即关注产业、媒介文本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或者新形式的媒介文本例如其美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媒体行业实践包括其运作、商业模式和日常生产;媒体行业在全球背景下塑造文化议程的力量等议题。

  接下来,本文将以LSE,KCL和华威大学的全球传播或媒体产业研究项目为例,具体分析各自的课程设置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差异,并给出相应的申请建议。

参考文献:

  ‍

  Crane, D., Kawashima, N., & Kawasaki, K. I. (2016). Global culture: Media, arts, policy, and globalization. Routledge.

  Giddens, A. (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Havens, T., Lotz, A. D., & Tinic, S. (2009). Critical media industry studies: A research approach. Communication, culture & critique, 2(2), 234-253.

  Holt, J., & Perren, A. (Eds.). (2011). Media industries: History, theory, and method. John Wiley & Sons.

  Rantanen, T. (2005). The media and globalization. Sage.

二、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硕士项目之比较:LSE,KCL和华威

  表1是LSE,KCL和华威全球传播或媒体产业研究项目基本信息,其中LSE的媒体与传播硕士分别为LSE和南加州大学(USC),开普敦大学(UCT)以及复旦大学的三个双硕士学位,但在LSE学习的一年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范围都是一样的。

  选择LSE,KCL和华威作为实例项目分析,是因为这三个项目比较有代表性。首先三所学校的国际排名都在世界前列,传媒学科发展上同样处于领先水平。LSE的媒体与传播系不用多说了,常年英国第一;KCL的文化、媒体与创意产业与数字人文学科英国排名前10(REF2021);华威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于1999年正式成立,一直关注文化和创意产业(商业、创意和公共)的发展,研究能力排名英国第一(THE)。

  其次从往年的申请数据上也能看出来,这几个项目是学生传媒专业申请的热门,华威接近千人,KCL也有500人以上,虽然LSE的全球媒体与传播可能因为是双硕士学位,所以申请量相对较少,但录取难度可不小,华威和KCL同样录取难度大,竞争激烈。

  录取数据 | LSE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LSE & USC)

  录取数据 | 最新:LSE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LSE & Fudan)

  录取数据 | 总录取率较高:LSE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LSE & UCT)

  录取数据 | 中国申请占80%:KCL全球媒体产业硕士

  录取数据 | 华威大学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

  以下将对三校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必修课程逐一展开介绍并提供相应的申请建议。

  LSE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双硕士学位,为期2年,提供在全球范围内对中介化的批判性探索,研究与媒体和传播中的组织、生产、消费和表征有关的全球化过程。

  必修课之一媒体与全球化目的是通过介绍相关文献、研究各种全球化理论以及探索与媒体、传播和全球化相关的一些关键辩论,探索和展示媒体、传播和技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主题包括民族主义、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去殖民化”、比较研究、媒体帝国主义、世界主义和种族主义。

  另一门必修课媒体和传播理论和概念 (关键概念和跨学科方法)是LSE媒体与传播系所有授课硕士的必修课,因此,它旨在向具有广泛学术和专业背景的学生介绍媒体和传播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主题范围从网络的力量和政治的表征与差异化,到平台、算法和媒体所有权的社会和经济角色,再到公共领域不断变化的形态。所以如果你来自其他学科,想跨申LSE媒体与传播,这门课就非常适合作为了解项目的敲门砖,可以把它的readinglist下载下来,作为入门的参考文献文献阅读。

  ▲LSE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必修课程

  同LSE一贯的学科气质一致,全球媒体与传播项目非常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培养,教授媒体和传播领域的关键概念,最新辩论和研究取径,LSE是不提供新闻、制作或媒体管理方面的实践课程的。

  此外,在复旦、USC、UCT学习的第二年里,三个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有较大差异,例如复旦大学主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媒体和公关等主题;USC的课程最丰富,有很多传播管理、战略传播、人际传播等实践性偏强的课程;而UCT更是直接有一门媒体实习的必修课,可见它很注重媒体传播实践能力的培养,未来对就业有明确需求的同学也许可以考虑USC和UCT。

  因此,同学们在申请之前除了熟悉LSE一年的课程培养外,还应仔细了解第二年各自大学的课程细节,结合个人学习兴趣与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去选择对应的项目。

▲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双学位复旦课程

▲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双学位USC课程

▲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双学位USC课程

▲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双学位UCT课程

  华威大学也叫做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但它跟LSE的项目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的。华威的MA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使用跨学科和批判性的方法来应对全球媒体的快速发展,包括对媒体、传播、文化、政治、权力、商业、营销和创造力的理解,致力于将全球媒体产品、内容和技术的研究与相关职业所需的创造性技能相结合。

  华威虽然也是在讨论全球媒体的发展,但有别于LSE利用全球化理论去探究媒体与传播在其中的作用,华威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媒体产业上,这一点从必修课走近全球媒体也能窥得一二。该课程主要了解媒体和传播行业的运作方式,借鉴社会学、文化和传播研究等多学科方法,是为了加深对媒体产业所处的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的理解,包括它对全球化的讨论,都是以媒体产业这一细分领域作为研究焦点。

  必修课创意、传播与技术比较特别的点在于它关注创造力和技术对媒体话语、形式、实践和行业的影响,同时希望学生培养将媒体作为传播的技术和工具,创造性地构建个人、地方、国家和全球问题的沟通策略的能力。结合这门课,就更能看出华威的全球媒体与传播侧重于对媒体产业实践活动的理解和研究,而非LSE更综合但也更理论化的媒体与传播研究。

  那么在写作LSE和华威全球媒体与传播的PS时,显然不能套用同一份文书,因为LSE更注重理论概念和研究的方法,PS可以从全球化背景下某个具体的媒体产业现象入手,以日本动漫文化及产业的全球传播为例,但是不能仅限于描述层面,而应该借理论方法表达自己的理论思考,例如日漫文化中早期“大眼睛,白皮肤,尖脸”的人物形象有受到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慢慢发展,日漫产业逐渐发展,从生产制作到流通,再到内容本身甚至衍生品的消费已经非常成熟,因此进入中国市场后对本国动漫产业形成了“侵蚀”,中国动漫产业面对这种冲击又是如何抗争,或者被同质化的,政策层面又是否有文化政策去调控日漫文化作品的进入,我们怎么批判性地看待这些文化政策?

  而华威的项目其实也可以从某种媒介产品或内容谈起,不过它对于创造性使用媒介技术从而实现个人、地方、国家乃至全球的良好传播的重视,启发了我们华威应该更注重媒体的应用性,PS也许可以从技术使用的角度出发,关联到技术对媒体产业实践的影响,例如电子媒介导致报纸无人问津,传统纸媒行业纷纷以付费订阅电子报刊,或以付费墙的形式售卖优质内容来寻求产业发展出路。

  ▼华威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必修课程

  KCL的全球媒体产业硕士则完全专注于媒体产业这一细分领域的研究,包括媒体产业的学科根源,理论研究的变化,以及当代融合媒体趋势下媒体产业研究更综合的方法。

  必修课全球媒体产业:视角与取径,提供对全球媒体媒体产业研究主演观点与方法的批判性理解,在全球视角下探究媒体产业的全球互联性(在劳动力、资本、消费等方面),以及通过国际案例研究,以全球视角看待媒体产业的性质。

  ▲KCL全球媒体产业硕士必修课:

  全球媒体产业:视角与取径

  其实华威跟KCL有点类似,只不过KCL更加注重实践性,它不仅官方认证专为未来想从事媒体产业工作的人而设计,而且实践类的课程项目和机会也不少,包括一门合作项目(Media Industry: Collaborative Project)的必修课以及毕业论文,学生可以选择申请与特定的文化组织如艺术、媒体和遗产机构合作,以研究简报的形式进行考核。往年的合作伙伴包括英国巴特西艺术中心、Black Live Theatre、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等等。

  全球媒体产业硕士跟KCL的文化与创意产业硕士(CCI)一样,需要写作一份给定题目的Writing Sample,这个应该是该项目申请的最大难点了,学校限定的题目为: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acing global media industries today? Why?

  这个题目和CCI那个项目的题目非常相似,大家还记得在CCI的录取捷报一文里,我们是怎么教大家写这种非常宽泛,看起来很宏大的题目吗?

  戳KCL-CCI录取捷报: 如何申请伦敦国王学院(KCL)文化与创意产业硕士MA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同样地,同学们拿到这样的题不要慌,KCL本意也不是让你从全球媒体产业这么大的背景去讨论,毕竟这对学科视野还没有那么广泛的本科生来说难度确实较大。因为全球媒体产业申请也不限制学科背景,所以学校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申请者都有落笔点。

  而至于如何做到由宽到窄,不让研究主题失焦,那就是选取一个特定的媒体产业方向去论证,这方面KCL的丰富的选修课也许能给同学们以灵感,例如儿童、娱乐产业、博物馆、画廊和其他文化空间、游戏产业、文化政策和文化、媒体产业和城市等等。

三、结语

  作为传媒领域下的两个分支学科,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共性来源于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之间的联系,二者都属于全球视角下媒体与传播的研究范畴。

  而全球传播的议题更广,可以说包含了媒体产业,这也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所在,全球传播讨论一切媒体与传播活动,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理解媒体的生产,流动和消费,它与全球化相互影响的关系也是学者探讨的主题之一,如LSE的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

  媒体产业研究则更细分了,它更多遵循文化研究的传统,探究全球视角下媒介文本与消费者或受众、社会之间的关系,当然媒体产业的运作方式,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也是研究主旨之一,如华威全球媒体与传播和KCL的全球媒体产业硕士。

  对于全球传播与媒体产业这类属于同一学科的细分方向,相似度较高的项目,在把握其共通的学科基础之上,更要厘清项目差异,制定差异化的申请策略,万不能模糊细分领域的边界并以同质化文书去申请。

  更多留学最新信息和咨询,请关注公众号。


来源:搜狐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