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北洋往事之镇嵩军兴衰

2022-2-22 20:32| 发布者: jwalker| 查看: 998| 评论: 0|来自: 网易网

摘要: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河南分部决定派人分赴各地发动革命,然后会攻少城,推翻清政府在河南的统治。时任河南中州公学庶务长的刘镇华随同石言等革命党人一块来到洛阳嵩县,收编了占山为王的王天纵、张治公、柴云升、憨玉 ...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河南分部决定派人分赴各地发动革命,然后会攻少城,推翻清政府在河南的统治。时任河南中州公学庶务长的刘镇华随同石言等革命党人一块来到洛阳嵩县,收编了占山为王的王天纵、张治公、柴云升、憨玉琨等人,计划攻打洛阳以策应陕西。清军事先得到情报,急调北洋第六镇第二十协防守洛阳,很快击败了革命党人。革命党人商量后,决定西入陕西,然后联合陕西革命力量共同东征河南,于是王天纵等人便率部投入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钫部下。

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势下,清帝很快宣布逊位,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革命成功之后,袁世凯开始着手裁撤各省军队,当初从河南入陕的3000余人在被裁之列,这批人由张治公、柴云升、憨玉琨三人统领(王天纵已入京担任京师总督察处带副处长)。这些人虽在裁撤之列,不过袁世凯却一直没敢下达裁撤命令,因为这些人本为土匪出身,一旦裁撤,势必重操旧业,为害一方。就在袁世凯左右为难之际,张钫向袁世凯建议把他们改编为豫西地方部队,负责清剿豫西的土匪,并建议由石言统领这支队伍。石言担心自己一个教书匠无法镇服这群土匪出身的士兵,不愿接任,于是向张钫推荐了热衷权力的都督府外交参议刘镇华。张钫考虑到刘镇华虽为文官,但却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于是便向袁世凯推举由刘镇华统领这支部队。袁世凯遂任命刘镇华为镇嵩军协统兼豫西观察使及豫西剿匪总司令,统领三标和一个炮兵营,分驻豫西22县。这支队伍之所以被命名为镇嵩军,是因为这支队伍由刘镇华率领,且驻地靠近嵩山。


刘震华

1912年10月,镇嵩军成立后,刘镇华便率领镇嵩军意气风发地回到了豫西。不过,由于镇嵩军是土匪出身,且刘镇华以前的身份也比较低微,因此他们在省城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网,备受河南督军张镇芳的歧视和打压。按规定,镇嵩军的粮饷由河南省财政厅供给,但在张镇芳的授意下,财政厅不是给镇嵩军断食,就是给镇嵩军断饷,搞得镇嵩军将士怨声载道,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镇嵩军剿匪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镇嵩军本身就与土匪盘根错节,很多军官与土匪都是拜把子兄弟。既要不来粮饷,剿匪又没有成绩,刘镇华是焦头烂额,两头受气。

为了摆脱困境,在豫西站稳脚跟,刘镇华走了两步棋,第一步棋是讨好张镇芳,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对袁世凯言听计从,因此,刘镇华决心走袁世凯的路子讨好张镇芳。有一次,刘镇华得知张钫要进京面见袁世凯,便跑到西安找到张钫,一边吹嘘自己在豫西如何卖力剿匪,一边骂张镇芳处处刁难自己,哀求张钫在袁世凯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当张钫见到袁世凯后,就在袁世凯面前大大夸将了刘镇华一番,袁世凯正在用人之际,因此就写了封信给张镇芳,要他多照顾一下刘镇华。张镇芳一看袁世凯都替刘镇华说话,从此便不再打压镇嵩军。刘镇华下的第二步棋是加大剿匪力度,镇嵩军要想在豫西站稳脚,必须要剿匪,否则地盘就不可能稳固。因此,刘镇华对三位标统下了死命令,必须六亲不认,强力剿匪。在刘镇华的强令下,柴云升把以前跟着自己的二当家李永魁杀了,张治公则把自己的叔伯兄弟全灭了,憨玉琨则直接把自己的亲兄弟憨玉琳给杀了。在三位标统的示范下,镇嵩军各级军官都拿自己以前的兄弟下手,很快就把豫西地区的土匪消灭干净了。


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

1913年4月白朗在河南发动起义,张镇芳镇压不力,被袁世凯撤职改由段祺瑞督豫。毅军统领赵倜一路跟踪追击白郎,由豫南至鄂北,由鄂北至豫西南,再由豫西南追入陕西、甘肃平凉,复又追回豫西。当白朗军进入豫西时,中镇嵩军埋伏,队伍被打散,白朗也中弹身亡,尸体由心腹运回老家埋葬。刘镇华则找了一具被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假冒白朗,亲自到开封呈送段祺瑞,并编造了镇嵩军在自己英明指挥下英勇作战的经过。段祺瑞未加证实,更按刘镇华所言上报袁世凯。袁世凯大喜,赏了镇嵩军十万大洋,并把刘镇华晋升为中将。

刘镇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剿灭白朗的功劳揽到了自己头上,而可怜的赵倜千里追击,损兵折将,却一点好处没捞到。恼怒之下,赵倜秘密派人查明了白朗之死的真相并报告给了袁世凯。为了安抚赵倜,袁世凯便让赵倜接替段祺瑞担任河南督军。赵倜上任前,与亲信密谋到任后一定要好好治一治刘镇华。哪知赵倜一到开封,就受到刘镇华的热烈欢迎,一路之上鼓乐齐鸣,鞭炮喧天,路两边还有刘镇华组织的人马夹道欢迎。晚上,刘镇华邀请河南高官、社会名流等大摆筵席为赵倜接风。席间,刘镇华拿出帖子,恭恭敬敬地递到赵倜面前,要与赵倜结为异姓兄弟。当着众人的面,赵倜不好推辞,只得含泪与刘镇华结拜,放弃了整治刘镇华的计划。

1913年7月,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之前,孙中山派特使带密信去拜见刘镇华和张钫,告之反袁计划。刘镇华看完信后,慷慨激昂地表示,他坚定地站在革命党人一边,支持武力对付袁世凯。第二天秘使离开后,他立刻派出亲信扮成土匪,在半路劫杀了秘使,并从其身上搜出了给张钫的信。刘镇华随即带信入京晋见了袁世凯,于是袁世凯先发制人,把张钫调到北京软禁了起来。在张钫软禁期间,刘镇华则不断派人对张钫送钱送物,嘘寒问暖,让张钫感动不已。


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在云南起兵护国讨袁,张钫借到河南筹备军队帮助袁世凯镇压南方起义之名获准离京。离京前,张钫派人给刘镇华送去密信,让刘镇华在豫西起义讨袁,刘镇华回信表示同意,并约定二人在郑州会面商讨细节,并一起去见豫督赵倜。两人约好后,刘镇华立刻把张钫要他起义之事告诉了赵倜。因此,当张钫到达河南后,一到赵倜府中,立刻就被赵倜抓了起来送回了北京。张钫到此时还不知道赵倜如何知道了自己的计划,直到军政执法处拿出他写给刘镇华的密信时,他才知道是刘镇华出卖了自己。幸得有黎元洪和段祺瑞等人在袁世凯面前力保张钫,张钫才得以熬到袁世凯去世,否则早就成了刘镇华投机的牺牲品了。

1917年,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于是孙中山在广州发起了护法运动。陕西督军陈树藩与段祺瑞同属皖系,追随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全国。护法运动发起后,陕西革命力量在张义安等人的领导下,于12月份组成了陕西靖国军,将陈树藩打得狼狈不堪,很快就包围了西安。无奈之下,陈树藩只得向刘镇华求援,请求镇嵩军入陕,助自己脱离困境。

刘镇华接到请求后,立刻率军出发,当他走到潼关后便按兵不动,一方面暗中派人与靖国军联系,承诺自己绝对不会与靖国军开战;另一方面又派心腹与陈树藩联系,表示自己在陕西没什么名分,师出无名,不便入陕。陈树藩一听刘镇华停止进军的理由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向刘镇华承诺,如果打败靖国军,就保举刘镇华为陕西省省长。有了这个承诺,刘镇华迅速出兵,靖国军因为相信刘镇华的承诺,把兵力都用在对付了陈树藩上,对刘镇华疏于防范,因此很快就被镇嵩军击败,张义安也死于刘镇华之手。解了西安之围后,陈树藩也兑现承诺,刘镇华于1918年3月被正式任命为陕西省省长。

当了省长,就掌握了一省的财政权和民政权,于是刘镇华便强迫百姓种植大烟,令他大发横财。有了钱,刘镇华就开始招兵买马,镇嵩军很快就扩张到数万人。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洋内部正式分裂。刘镇华依附的陈树藩属皖系,因此他派自己的心腹手下张治公率军出征协助段祺瑞。可部队刚走到潼关,就传来皖系战败的消息,直系吴佩孚的大军已逼近洛阳了。刘镇华立刻命令张治公停止进兵,然后找到陈树藩,劝陈树藩坚决抵抗到底,并指天发誓要与陈树藩共存亡,两人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随后,刘镇华又派人与吴佩孚联系,把作战计划全部交给了吴佩孚。当直系的阎相文率军进至潼关时,刘镇华立刻公开投靠了直系,引导阎树文进入西安,驱逐了陈树藩。幸得张治公对陈树藩网开一面,陈树藩才得以逃出生天。驱逐陈树藩后,阎相文成为陕西督军,刘镇华对阎相文极尽巴结之能事,终于保住了省长之位。

然而,一个月后阎相文就莫然其妙地自杀了,阎相文的连襟冯玉祥又成了为陕西督军。一开始,刘镇华看冯玉祥一副乡巴佬打扮,并没有把冯玉祥放在眼里,粮饷支付得非常不及时。有一天,冯玉祥邀请刘镇华和镇嵩军的几个师长到督军署赴宴,结果上菜的时候,冯玉祥只上了白菜炖罗卜和玉米面窝头。冯玉祥一边啃着窝头一边对刘镇华说:“不瞒老弟,今天要不是宴请你们,我还吃不到这么丰盛的饭菜呢。倒也不是我吃不起大鱼大肉,但弟兄们都饿着肚子,我怎么吃得下去?到时候失去军心,引起部队哗变,咱们这些人都是什么下场可就很难说喽。”刘镇华一听就明白冯玉祥这是借题发挥给自己下最后通牒,如果再不解决冯部粮饷,下场恐怕就会很难堪了。于是刘镇华当即向冯玉祥表态说:“镇华掌管全省财政,竟然督军大人和数万将士饿肚子,实属失职,我回去之后马上就筹备粮饷,保证三天之内解决问题。”三天之后,刘镇华果然把粮饷拨给了冯玉祥。同时,借着这个机会,刘镇华又搭上了冯玉祥这条线,伪装成冯玉祥的粉丝,很快两人就结拜为兄弟。

1922年4月,直奉战争爆发,因吴佩孚驻军洛阳,对河南督军赵倜多有打压,因此两人面和心不和,因此当直奉两军在前方打起来的时候,便在后方对吴佩孚掣肘。吴佩孚本打算将冯玉祥和赵倜对调,或者把赵倜弟弟赵杰的部队调离河南。但赵倜兄弟死活不肯离开河南,于是吴佩孚急调冯玉祥到洛阳监视赵倜。

冯玉祥及陕军第四混成旅旅长张锡元等人与赵倜以前曾发生过军事冲突,赵倜见吴佩孚调此二人入豫,知道吴佩孚要对付自己,于是暗中与张作霖取得联系。当5月4日,赵倜收到“吴佩孚业已阵亡”的假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通电痛骂吴佩孚,并出兵攻打郑州,结果却被胡景翼、冯玉祥等击退。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停战,并将赵杰免职,赵倜则继续担任督军之职。冯玉祥离陕时曾声明离陕后决不回任,于是不理北京的停战令,继续攻打豫军。5月11日,徐世昌发布命令,将赵倜撤职查办,调冯玉祥为河南督军,刘镇华则在冯玉祥的保荐下出任陕西督军。至此,刘镇华终成一方诸侯,随后镇嵩军大肆扩军,迅速扩编为4个师,总兵力已超10万人。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建国民军,支持段祺瑞执政,直系统治崩盘。刘镇华决定借此机会出兵占领河南,扩大自己的地盘。因为他虽然名义上是陕西督军,实际上只能控制西安及周边地区,并且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也不稳固,驱刘运动此起彼伏。于是他在12月份令驻守陕州的憨玉琨进攻洛阳,赶走了穷途末路的吴佩孚,然后进占了郑州、开封。憨玉琨一路收编了大量土匪,实力大增,渐生脱离刘镇华自立的念头。这时,国民军任命的河南督办胡景翼也率国民军第二军到达河南。为争地盘,胡景翼与憨玉琨大打出手。憨玉琨不是敌手。刘镇华急令张治公率军驰援憨玉琨,但张治公却按兵不动,试图保存实力,后在刘镇华的严令之下才勉强出兵,然而却因此误了战机,同样大败而归。刘镇华只得亲自率镇嵩军增援憨玉琨和张治公,并在洛阳督战。就算如此,镇嵩军同样难求一胜,羞愤之下,憨玉琨自杀。刘镇华打算退回陕西重整旗鼓,然而此举遭到陕西人民的激烈反对。为阻止刘镇华回陕,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派军占领了潼关,杨虎城则占领了韩城、朝邑等地的黄河渡口。眼见无家可归,刘镇华只得引咎辞职投靠了阎锡山,而镇嵩军则大部被国民军解散,只有2万余人在张治公的率领下,在陕南一带蛰伏。

随着冯玉祥势力的崛起,1925年下半年,去年还在大打出手的张作霖和吴佩孚决定联手对付冯玉祥。刘镇华抓紧时机,先去天津拜会了张作霖,又去岳阳拜见了吴佩孚,取得了两位大佬的谅解和支持,刘鎮华被吴佩孚任带了为十四省讨贼联军陕甘军总司令。

刘镇华出山后积极整合旧部,收编地方武装分子,很快就拉起了几万人马。此时,占据河南的国民军第2军刚被吴佩孚击败,退守洛阳。刘镇华趁第2军立足未稳,一举将其击溃。国民军第2军除李虎臣部退入陕西外,其余全部溃散,刘镇华则乘势将镇嵩军再度扩张到十余万人。

1926年4月,吴佩孚令刘镇华率8个师西入潼关,进攻西安。当时,驻守西安的是李虎臣的国民军第2军第十师和陕西陆军第四师的两个团,总兵力不到五千人。面对镇嵩军大兵压境,李虎臣表示要请杨虎城与他共同保卫西安。于是,杨虎城率三个旅的兵力从三原进驻西安,将守军改编为陕军,由李虎臣为总司令,杨虎城为副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安城西北前线的广仁寺。

当时,参与攻城的镇嵩军有7万余人,而城内守军则不足1万人,幸得李虎臣、杨虎城二人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才抵住了镇嵩军四天四夜的强攻。强攻不成,刘镇华便对西安城四面合围,并在城外挖了一条深沟,断绝了西安城与外界的联系,城内居民胆敢出城,则以机枪扫射,刘镇华企图以此使西安城不攻自破。

很快就到了小麦成熟的季节,刘镇华派人将西安城郊的小麦收割以作军粮,来不及收的则一把火烧光。到7月份时,西安城内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城内全体军民均食不果腹,小到老鼠大到牲畜皆被用来充饥。李虎臣和杨虎城严令部队不得与民争食,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生活困难,甚至把自己的坐骑都杀掉争饷士卒。与此同时,战争也进行的异常残酷,城内外的所点几易其手,镇嵩军没占到任何便宜。为克服弹药不足的问题,李虎臣、杨虎城还号召士兵用石块、砖头、弓箭等与敌人斗争。

在镇嵩军围困西安的同时,对西安的救援工作也在进行。8月7日,渭北陕军推姚振乾为总指挥,率军从咸阳出发救援西安。8月19日,在援军的配合下,城内守军趁夜发起反攻,夺取了城西北的大白杨村,天亮后被镇嵩军夺回。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后,决定派兵救援西安。10月上旬,冯玉祥任孙良诚为援陕军总指挥,率甘肃国民军救援西安,方振武为副总指挥,率五原国民军南下救援西安。两军于11月上旬会师,对镇嵩军展开猛攻。镇嵩军虽久战疲弊,但仍继续顽抗。11月27日,孙良诚出奇兵偷袭了刘镇华的总指挥部,城内守军也发起大雁塔突围战。内外夹攻之下,镇嵩军终于崩溃,开始撤退,西安城解围,这就是著名的二虎守长安。在镇嵩军围困西安的八个月内,西安城内约有5万人因饿、病、冻、战而死,约占当时全城人口的1/4。

从西安溃败后,刘镇华率部退守河南,此时,吴佩孚已被北伐军打垮,刘镇华迫切需要为镇嵩军寻找新的靠山。在几大实力派中,刘镇华认为张作霖虽强,但远在东北,阎锡山则太过弱小,只有冯玉祥近在咫尺又实力强大。于是刘镇华厚着脸皮找到自己曾经的老上司张钫,鼻一把泪一把地请求张钫疏通他与冯玉祥的关系,请求重归冯玉祥麾下。张钫见刘镇华落魄至此,心有不忍,便去面见冯玉祥替刘镇华求情。看在张钫的面子上,冯玉祥原谅了刘镇华,答应收编他的部队并拔付军饷。刘镇华的主力被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8方面军,柴云升投靠了张宗昌,张治公则投靠了吴佩孚,镇嵩军由此不复存在。

镇嵩军虽然解体了,但由其改编而成的部队则继续存在,中原大战时刘镇华投靠了蒋介石,所部被改编为第15军,其后参加了第一次内战、抗战、解放战争。傎得一提的是,1936年刘镇华精神失常后,第15军由其弟刘茂恩率领参抗日战场上表现得可圈可点,在

太原会战、冬季攻势、中条山会战、豫中会战中表现得都没顽强,尤其是在洛阳保卫战中,第15军(此时军长是镇嵩军老人武庭麟)血战日军14天,16000多人的部队突围后仅余2000余人,也算是为镇嵩军的历史添加了壮烈的一笔。

至于刘镇华,在投靠蒋介石后,通过杨永泰的门路,当上了安徽省政府主席。杨永泰遇刺身亡后,刘镇华精神失常,退出了政治舞台。抗战开骀后,刘镇华一家试图到西安避难,但西安百姓声言要追讨其在围困西安期间的血债,不得不逃到固县隐姓埋名。抗战胜利后,刘茂恩出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镇华随弟移居开封。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刘镇华被解放军俘虏,但因其是个疯子便把他放了。第二次开封解放前,刘镇华随刘茂恩逃亡上海,后辗转到达台湾,于1956年病死。


来源:网易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