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_南极创20.75℃纪录引热议?在南极听科学家们怎么说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科技 查看内容

南极创20.75℃纪录引热议?在南极听科学家们怎么说

2020-2-24 22:34| 发布者: | 查看: 2407| 评论: 0

摘要:   原标题:南极创20.75℃纪录引热议?在南极听科学家们怎么说  近一段时间关于南极观测到历史最高温度的新闻层出不穷。  2月7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消息称,在南极半岛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兰萨观测到18.3℃,这 ...

  原标题:南极创20.75℃纪录引热议?在南极听科学家们怎么说

  近一段时间关于南极观测到历史最高温度的新闻层出不穷。

  2月7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消息称,在南极半岛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兰萨观测到18.3℃,这一记录打破了了2015年3月24日曾记录到的17.5℃的南极大陆观测到的最高温度。

  但18.3℃的最高温度记录仅仅保持了两天的时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再次测得高达20.75℃的气温,再次刷新了南极大陆气象观测记录温度的最高值。


  2月9日测得20.75℃高温的西摩岛距中国南极长城站很近,长城站此前一天测得最高温8.7℃

  “南极升温”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南极是不是真的变暖了?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和工业排放吗?冰川消融后全球海平面会上升多少?是不是真的会有大陆和海岛会被淹没?人类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作为36次南极科考的随队报道记者,此时正在南极“雪龙”号上,我想就这几个问题“就地取材”和我们船上负责南极科考的科学家们和“雪龙”号上的“老南极”们聊聊。

  中国南极科考站:也观测到高温,但并未破纪录

  南极一个观测点的温度被刷新到20.75℃。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南极科考队的科考队员们也经常会在微信上收到国内亲朋好友的追问。普罗大众诧异地是,天寒地冻、冰雪皑皑的南极怎么会飙升到20℃?

  单纯的讨论冷暖过于主观而且缺乏标准,为此我特意联系到了负责中山站气象观测的考察队队友,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朱孔驹,请他从中山站历年的数据观测角度做个分析。

  朱孔驹也关注到了今年南极最高温度几次被刷新的新闻。但他表示,中山站温度和往年记录相比,并没有异常升高,温度观测都属于正常范围内。


  南极中山站1989年至2020年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含12月、1月、3月的最高温、最低温及月平均温度

  中山站气象观测数据从1990年开始记录,观测到最高气温是1996年的9.3℃;其中夏季平均温度最高的是2005年的1.4℃,最低是2000年的零下1.9℃。据朱孔驹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夏天的平均温度目前估算为1.0℃,观测最高温度为6.9℃。

  与“破纪录”西摩岛相距不远的我国南极第一站中国长城站的数据显示,从1984年建站以来,观测平均气温呈线性升高趋势,2月8日下午3点也测得近期高温8.7℃。公开数据显示,1989年观测出现的最高气温是11.7℃。


很明显,1986年以来,南极长城站历年平均气温呈线性升高趋势

  对此,中国气象科学院的丁明虎研究员公开表示,自2019年11月以来,南极长城站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时段,长城站所在的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上,虽然极端最高气温没有突破历史极值,但今年2月确实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他认为,巴西科学家观测到的20.75℃的最高温度是可信的,但历史上相似情况也出现过。

  “雪龙”号船员印象:陆缘冰越来越薄,暴雪越来越少

  中国的南极科考从1984年正式开始,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号从1993年服役至今,一直是中国极地科考的一个标志,在“雪龙”号上辛勤工作的“老南极”们也屡赴南极,是国内前往南极次数最多的一批人。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南极真的变热了吗?

  “雪龙”号船长朱兵,1998年随“雪龙”号来南极科考,前后总共来过13次南极。朱兵表示,总体上并没有感觉南极近二十年明显变暖,但2019年到2020年南极的这个夏天,确实是他记忆中比较热的一个夏天。

  首先是中山站前的陆缘冰的距离,往年都有将近40公里左右,今年只有20公里左右,更令朱兵影响深刻的是2019年12月在中山站卸货期间“雪龙”号驾驶室的高温,由于日照强烈等原因,“雪龙”号驾驶室不得不在南极开了冷气降低室内温度。朱兵说,这是之前很少碰到过的情况。


“雪龙”号驾驶室

  “雪龙”号的管事缪炜也是一名“老南极”,1999年开始参加南极科考,已经参加过17次南极科考。在他看来,南极这20年确实是变暖了。缪炜对澎湃新闻表示,十几年前每次海冰卸货的时候,南极的陆缘冰冰面都能承受较大的载重量,而现在的冰面感觉越来越薄。

  他回忆,以前“雪龙”号在南极经常会遇到大暴雪,科考队员和船员们经常要在甲板上扫雪。而近几年这样的大雪也越来越少,甲板上的积雪也越来越薄。


  2019年11月下旬,“雪龙”号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距陆地约有20公里陆缘冰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雪龙”号甲板部的水手长潘礼锋。对比他11次的南极科考经历,他觉得今年南极的温度确实有些异常。不过他也补充,几年前在长城站作业也遇到过这样的异常高温情况,“当时在南极就穿着短袖开吊车,温度肯定是零上十几度。”

  也有“雪龙”号的船员觉得南极的变化没有规律,“雪龙”号轮机部的大管轮程皝回忆了自己9次的南极科考之旅后表示,南极这几年的温度和海冰情况没有规律可循,“感觉每次来南极遇到的情况都不同。”

  南极科研人员: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仍未知

  看过中国南极科考站的观测数据,听过“雪龙”号老南极们的经验和印象,接下来和“雪龙”号上的科研人员们聊聊他们的看法。

  “雪龙”号的首席科学家潘建明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1990年他就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身份来到南极,与中国南极已经有了近30年的不解之缘。

  潘建明说,与30年前相比,不论温度变化还是海冰密集程度变化来看,南极似乎是越来越暖和了;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尽管南极整体平均温度在近几年确实呈一个上升趋势,但并不能简单得出南极未来温度也会越来越高的结论。

  “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两个地区,但人类对南极各项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是从1957年正式开始,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之前我们一般称为人类对南极的探险时代,1957年之后才能称之为科学时代,目前人类对南极的国际合作科学考察不过六十多年,这个数据量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从事物理海洋方面研究的郭桂军博士,就本次“雪龙”号在南极阿蒙森海进行深层海水温度的取样结果和近20年前的数据进行了比对,“阿蒙森海的深层海水温度在这20年内确实有升高。”郭桂军强调,因为研究样本是深层海水,即使是零点零几度的升高,这个上升趋势也是惊人的。

  就近几年南极频频观测出异常高温的新闻来看,人类活动和南极升温甚至全球气候变化是否密切相关?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方面的唐正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不能把近年地球气候变化都归因为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白垩纪人类尚未出现,但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和气温都比现在要高,12万年以前也和现在相当。大尺度来看,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一个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并伴随短时间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大趋势的改变。”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表示,目前人类活动确实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但影响程度有多少,未来趋势如何,都还没有准确的结论,目前有科学家所提出的海平面未来几年会上升多少,多少大陆会被淹没等问题也都是极端条件下的一些推导,南极的变化,我们仍然需要长期去观测和研究,科学问题都很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推出结论。”首席科学家潘建明对澎湃新闻说道。

责任编辑:范斯腾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