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_港科大之于广州不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个种子库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港科大之于广州不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个种子库

2022-9-9 17:36| 发布者: wyar| 查看: 1647| 评论: 0|来自: 搜狐网

摘要: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种子库,科大之于大湾区,之于广州,之于南沙意义非凡,希望它培养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产业大潮的中领先者、佼佼者。   作者:今纶  2009年12月,我在深圳主持一个论坛,邀请了香港科 ...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种子库,科大之于大湾区,之于广州,之于南沙意义非凡,希望它培养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产业大潮的中领先者、佼佼者。

  作者:今纶

  2009年12月,我在深圳主持一个论坛,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先生做客主讲,吴家玮先生从香港科大创办前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对比深圳、内地的实际,对南方科大的定位、架构、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当时我就在想:香港高校到底应该如何和中国内地的经济、产业产生更深度的融合?切口在哪里?怎么办?这种融合给内地城市和香港分别能带来什么?

  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迎来首批500名硕博士生。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至此正式在广州南沙开始运营,这对于广东、广州、南沙以及香港都有深远的意义。

  我甚至认为这是开启“大湾区新中心区域”的标志性事件,广州、香港将借此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广州,大概率是站在了一个“顺天改命”的历史风口上

01 广州香港要干三件事

  何为“大湾区新中心区域”?这是我创造的一个词语,即在大湾区出现的新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区域。

  以前香港与深圳是关系最密切的城市,现在也是,不过是由于疫情原因有所疏离,这是当下的现实。众所周知,深圳的崛起深赖于香港的助力。

  当时光流转至2018年,土地储备相对丰富的广州南沙给了科大一块地,希望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这是“粤港新中心区域”南沙板块的大事。

  广州开始从更为基础的并不能赚到快钱的教育领域入手,直接去对接科大的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更为长远的布局。

  广州、香港要干什么?综合其他因素来看,要干三件事:

  第一:突出教育中的科技因素,力挺南沙、广州相关产业发展,目标是带动广州、广东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第二:突出粤港融合,双方要互相渗透学习,共同发展。

  第三:以内地的供应链人才、科技人才,促进香港的科创产业发展。

  这一切都是在大湾区发生,而这个发力的支点之一就是科大。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播散火种的地方,科大的科技火种或将燎原整个大湾区乃至更广大区域,助力粤港的高质量发展。

02 广州的基因与气质迭代

  科大最受关注的特色是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次设立了基于“枢纽”和“学域”的学术架构和人才培养新载体。

  这也很容易理解:枢纽之下有学域,你可以简单粗糙地把枢纽看作院,学域看作系,但又有所不同,因为枢纽里面多个学域可能在表面上根本就没关联。

  科大四大枢纽

  比如社会枢纽下的四大学域:城市治理与设计、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金融科技以及MBA+,貌似没有关联。

  城市治理与设计和金融科技在传统的院系分配中,一个会去行政管理学院,一个会去金融学院,但科大却把它们放在了同一个枢纽下,为什么?

  因为它们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时候甚至直接有业务合作,所以,干脆把这几盘菜放到同一个桌子上,要吃哪个自己动手,保证你能吃饱吃好。

  这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进步,对于教育来说,可以避免学生成为书呆子,而是成长为灵活变通、专业基础扎实的有用人才。

  科大的另外三个枢纽: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信息枢纽(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计算媒体与艺术)、系统枢纽(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都是与广州、南沙或者大湾区的发展密切关联的学科,偏理工科、偏应用型。

  如广州大力支持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大都有一一对应的学域可以提供高端人才。

  广州市人民政府曾发布《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产业平台属于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

  它的定位就是充分发挥沟通粤港澳、联系泛珠三角腹地的交通枢纽功能,争取香港纳米技术及先进材料、资讯及通讯技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等研发中心落户。大力发展智能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海洋工程、下一代互联网、高端医疗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

  也就是说:科大枢纽与学域培养的人才,从一开始就是和广州、南沙的发展契合的。

  科大之于广州不仅仅是一所大学,而是一个转型加速器,是一个支点。

  合肥的决策者说合肥是“科里科气”,在我看来,广州南沙未来不仅仅是“科里科气”,而且会更有国际范。

  广州的基因与气质也会逐渐迭代,以前我们说广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而深圳的码农、科技人才比较多,未来,这一现状或将逐渐改变。

  一方面是广州的产业转型见到了效果,也定下了目标:“十四五”时期,广州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

  2022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4245.98亿元,增速2.6%,占全市GDP比重31.6%。

  另一方面,科大正在憋足了劲给广州、大湾区培养人才。

  这种城市气质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南沙、黄埔、天河的科技气质以及整个区域的“科里科气”未来是广州的主流气质,至少是重要标签。

  没有从天而降的“大湾区新中心区域”,南沙的崛起,广州的大力支持,科大等类似高校的逐一落地,都可以见证一个城市的进步与奋斗。

03 广州香港融合有天然优势

  科大在广州的落地、开学对于粤港融合大有裨益。

  为什么这么说?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创校校长是倪明选先生,他曾于台湾大学取得电机工程学理学士学位,其后前往美国深造,分别于韦恩州立大学和普渡大学取得电机及计算机工程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院士、香港工程师学会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倪明选先生

  他也是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

  这样一个长期在香港工作的学者现在广州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融合。

  广州此前没有这个级别的香港高校在本地落地、运营,一个国际化的团队,一个以香港过来的校长为主导的高校,必然以国际化的规则意识,带动团队互相协作,这是一个互相适应,共同进步的过程。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才会把信息、技术、人才放到共同的利益池中产生“化学反应”。

  广州与香港的融合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语言,二是文化,广州与香港是真正的血脉相连,文脉相通,历史上并称“省港”。而且广州人的国际规则意识,以及对国际交流的形式也是略高于多数内地城市的。

  香港有不少人在广州置业、工作,比如多年前广州郊区某著名楼盘就有大量香港人居住。

  科大在广州的出现,会极大地增进穗港的认同感,这些学生就是纽带,而且随着数量的增加,纽带的坚韧度会越来越好,“一家人”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

  大湾区的融合,因了广州南沙与香港之间的交通便利,因了港资、中资互相在对方地盘开厂、开公司,再来一个教育领域的“打通任督二脉”,其融合的深度、广度和有机度又不一样了。

  因为产业、生意而融合的,这是融合的第一层次,建立在文化、语言上的融合,又有产业的刺激和共同迭代,这是融合的第二层次。

  穗港都是这种融合的受益者。

  尤为值得欣慰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明确宣布:为培养学生在全球化竞争中成为跨文化的领导者,港科大(广州)将以英语为基本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

  这当然得到了广东省、广州市的许可和力挺,在一片浮躁、喧哗与逆行中,保持清醒的思考,保持定力,很不容易,这里是广东,这里是广州,这里是科大,就是不一样。

04 科大人才对香港很重要

  实话实说,香港这些年来错过了科创的浪潮,更偏重于金融和房地产。

  科大在广州的落地,必然会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又对香港以及香港高校的文化有认同感的年轻人才,他们或许是香港人,也可能是内地人。

  现在全世界其实都处在一个迷茫期,因为本轮技术革命的红利似乎吃得差不多了,如何迎接或者创造下一轮技术革命,多数科技工作者心里也没底。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断在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这对香港是个“宝库”,毕业生对内地情况的了解程度远高于一直在香港读书、工作的年轻人。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而且港府又有政策力挺,香港是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上车的,当然只是有可能。

  这个可能性来自于哪里?原动力之一就包括科大培养的这些人才。

  所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其官网明确写到“有利于香港借助内地强大的供应链网路,弥补本港高端创科产业的不足”。

  科大非常看重内地的供应链,这个供应链当然是指产业形成后的成熟供应链。

  不过,我认为香港科创产业缺的不是供应链,而是需要更多“去金融”思维、“去地产”思维的真正有热情的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至于供应链,只是事情做成之后的自然呈现,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渠道。

  香港科创产业的跃升,需要的是具备专业能力、热情与执行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找找看。

  香港相比较内地而言,在金融的开放度等诸多方面依然保持巨大优势,一旦某个人才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窥得先机,又有相当的执行力,科大可以做孵化器,这就是硅谷模式了,也应该允许或者变通一下让学者有机会参与科创公司。

  在科大允许什么都试试,不行就改过来,这才是当下最需要的。

  老人曾经说过:“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科大人与香港人、广州人、广东人都可以重读这段话,其中滋味悠长。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种子库,科大之于大湾区,之于广州,之于香港意义非凡,希望它培养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产业大潮的中领先者、佼佼者。

  那年,丁磊在广州奋斗,那年,张小龙在广州拼搏(他现在也在),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甚至重塑了一个产业。

  广州从来都是一个滋养众生,创造奇迹的城市,愿“种子们”茁壮成长!愿大湾区前途无量!


来源:搜狐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