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_林彪一生中最惨烈的一仗:我不要伤亡数字 - -阿根廷华人门户网站

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林彪一生中最惨烈的一仗:我不要伤亡数字

2021-1-30 13:23| 发布者: | 查看: 123| 评论: 0|来自: 西陆网

摘要:   在国民党军集团冲锋的平原地带,双方战死者更是难以计数。有目击者回忆说,后来打扫战场,死的人太多,收拾不完,断肢残臂到处都是。  早晨、晚上,大人轻易不让孩子出门,怕孩子被触目皆是、死相狰狞的尸体吓 ...

  在国民党军集团冲锋的平原地带,双方战死者更是难以计数。有目击者回忆说,后来打扫战场,死的人太多,收拾不完,断肢残臂到处都是。

  早晨、晚上,大人轻易不让孩子出门,怕孩子被触目皆是、死相狰狞的尸体吓着。成堆的国民党军士兵尸体被分成几个大坑掩埋,谁想到,第二年,尸坑上长的庄稼油绿油绿的,栽的树木没几年就合抱粗!

  生而为人,要懂得敬畏!敬畏历史,敬畏先辈,敬畏用鲜血?卫的信仰与忠诚!在塔山烈士陵园的8位将军墓前,我似乎听到一种有若天籁的声音,在深情地诉说。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貌似平凡的所在,刻录下的却是岁月的永恒。法国的诺曼底、俄罗斯的库尔斯克、中国的塔山……

  塔山是一座极其普通的辽宁村屯,无塔亦无山,但这里却塑立下一座人民心中神圣的丰碑!在塔山烈士陵园内,葬有747名烈士的遗骨。新中国成立后,8位当年在此热血搏杀的将军不约而同地为后人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埋在这块令其一生魂牵梦绕之地,这里飘扬着党魂、军魂与民魂,短暂的生命亦为之不朽!

  为了探寻并还原这段风云历史,日前,我们一行5人奔赴葫芦岛,重走塔山战场。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与交集,使我们终于读懂了集体归葬塔山的“将军魂”。

  我们是下午一点多到达塔山乡的。进入葫芦岛地界后,京哈高速公路边上设有塔山服务区,并有路标指明,高速公路右侧一公里处即塔山,但四处找寻,却发现无直达便道可走。

  结果,我们东拐西绕,取道高桥镇从塔山乡濒海处才抵达目的地。对塔山阻击战这段历史了如指掌的同行者、《重走辽西路》红色主题摄影组的黄金?打趣道:“我们是从当年国民党军的阵地进入塔山的。”

  塔山乡隶属葫芦岛市连山区,与盛产干豆腐的虹螺岘仅有一山之隔,距锦州市只有15公里,距葫芦岛市5公里。通往塔山乡的二级公路的左侧是起伏的连绵丘陵,右侧是一片开阔地,再远处便是渤海,海风入鼻夹杂腥咸。

  如果这里不是震惊中外的塔山,如果这里不是当年国共两军生死角逐的战场,哪怕于此路过千百次,恐怕都不会驻足留恋。

  低矮的房屋、残旧的农舍、寂静的田园、干涸的河床……但历史,却曾在这块平凡的土地留下了通往胜利的深厚脚印,挥洒出一曲壮怀激烈的英雄史歌!

  中午,我们在塔山乡路边的“兴旺饭店”打尖,饭店后身便是我们将要拜祭的塔山烈士陵园。饭店老板李大姐听说我们是来采访塔山阻击战的幕后故事的,赶忙打电话找来自己72岁的老父亲李文顺。

  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战争目击者,塔山阻击战爆发那年,李文顺9岁,过去的惨烈一幕,对他来讲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塔山阻击战是在两个山头间的平原打响的。”李文顺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望着这块他再熟悉不过的乡土,思绪回到了63年前。“从西边靠虹螺岘的白台山,到东边靠海的打渔山,两山之间最窄处12公里,1948年10月,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几十万人在这里打了六天六夜!”

  李文顺说,他印象中的塔山阻击战,第一天是摸黑打的,越往后,形势越紧迫,双方都杀红了眼,才白天黑夜连着干!

  “那人死的!”李文顺感叹道,“你见过农村秋天收苞米没?那场战争结束后,当地政府曾组织塔山堡老乡到打渔山海滨埋尸体,“葫芦岛是深水港,蒋介石在那边亲自坐镇指挥,而打渔山这边却是浅海,国民党军的舰艇无法靠岸,士兵只能跳到齐腰深甚至抹脖子的海水里,往岸上走。

  我们这边的阻击部队就开枪打,一枪一个,打死很多,海水都染成红色的了。仗打完后,政府组织老乡们去埋尸体,老乡们就在海里摸,摸到一个,就拿绳子或铁丝往脖子上一套一拉,挖个坑一埋了事……”

  这还是在海边死的人,而在国民党军集团冲锋的平原地带,双方战死者更是难以计数。有目击者回忆说,后来打扫战场,死的人太多,收拾不完,断肢残臂到处都是。

  早晨、晚上,大人轻易不让孩子出门,怕孩子被触目皆是、死相狰狞的尸体吓着。成堆的国民党军士兵尸体被分成几个大坑掩埋,谁想到,第二年,尸坑上长的庄稼油绿油绿的,栽的树木没几年就合抱粗!

  至于说炸弹皮、子弹壳,简直是一抓一大把,拿簸箕往双方交战地的土里一戳,出土一抖落就是满满一簸箕。有村民出外割草砍柴,回家烧炉子,突然听“啪”的一声脆响,一颗夹在柴草里的子弹被火点着,擦着村民的耳边直飞出去,把身后的土墙打了一个坑,该村民捡了一条命!

  在这块无险可守的方寸之地,当年国民党的11个师在海空军强大火力的配合下,苦战数日竟在我军8个师的坚韧防守下寸步难行,这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以致多年后,研究国共两党战史的美国西点军校某将官专程赴塔山实地考察,不看还好说,看后更费解,人数占优、火力强大的国民党军在如此狭窄的平坦之地居然被死死拦住,这从纯军事角度讲是无法解释的,只能说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块当年的血雨腥风地如今已变成种满葡萄、苞米的农田,煦暖的阳光下,苞米苗绿意盎然。这里的土翻出后呈红色。有人说,这块土地都向着咱们人民解放军。当年国民党军的重炮落在这样的土地上,只能炸出几个大坑,却无法对我军造成重大杀伤。

  与之对照的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张灵甫统率的整编74师,当年被围在山东孟良崮的石头山上,我军炮火在石山炸响后,碎石崩飞,威力增大十倍,砸伤了无数国民党官兵,最终造成部队混乱。

  我们步行来到双方当年拼杀惨烈的高桥桥头堡。这座桥头堡如今已改为有两个小涵洞的铁路桥,饮马河过去曾流经铁路涵洞,国共两军以饮马河为分界线,挖战壕对峙,现在的饮马河已成一条干沟。

  涵洞里气味难闻,当年被打得满目疮痍的桥柱表面已被水泥抹平,涵洞下时有乡村的拉货小车来来往往。涵洞外挺立一棵树龄六七十年的柳树,这棵老柳树见证了国共两军血战塔山的真实场景,当年双方猛烈的对射炮火几乎将黑夜变成白昼,此树居然留存至今并根深叶茂,附近村民视之为“神树”,逢年过节便来祭拜祷告。

  塔山烈士陵园原来不在现在这个位置,而建在抬头即望的白台山上,而白台山当年是国民党军的阵地。后来,参加过塔山阻击战的原四纵官兵发现这个错误,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才做了调整。

  陵园内种满苍松翠柏,松柏间系着一串串寄托哀思的白色纸花,陵园内最早有一块林彪题写的碑文,在林彪叛逃摔死在温都尔汗后被撤掉。1984年,陈云为塔山烈士陵园题词: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是影视巨作《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我东野(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发出的震撼历史的强硬军令!在无险可守的塔山开阔地上,国共两军的士兵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用枪打、用手抓、用牙咬,国民党军之精锐?

  赵子龙师的连排军官胸前挂满手榴弹带头冲锋,士兵眼中的塔山天空是红色的,红得刺眼、红得热烫、红得血腥,每一个小时,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死去!有的人,为一个气数将尽、腐朽没落的政权而死;有的人,却为一个历经淬火熔炼、即将喷薄奔涌的新时代而生!

  塔山鏖战的6昼夜,确保了锦州攻坚战的最终成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吹响了冲锋号,谱写出一曲风云激荡的壮丽华章!

  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四纵的主要指挥员看着从前沿阵地上抬下的战士遗体,看着几乎被炮弹犁了一遍的土地,不禁热泪盈眶,不约而同立下誓言,死后归葬塔山,与烈士们长眠在一起。

  立下誓言或遗嘱的8位将军分别是:吴克华中将(1913-1987),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司令员;胡奇才中将(1914-1997),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副司令员;莫文骅中将(1910-2000),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政治委员;欧阳文中将(1912-2003),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福泽少将(1914-1996),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参谋长;江燮元少将(1914-1990),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十二师师长;焦玉山少将(1915-1990),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十二师三十四团(即塔山英雄团)团长;江民风少将(1920-2003),塔山阻击战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十二师三十四团政委。

  这8位将军每人都有一部传奇人生,这是一组英雄的群雕,他们传奇人生的总汇,便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征程记录。

  从“六大战术原则”看林彪的战术

  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

  “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一点两面:进攻时只攻一点,包围两面(敞开两面,甚至三面)。

  集中兵力于一点上,采取纵长(点)与分散(面)相配合。那么开始突击时,只有两三个排进入战斗,(形成)逐次增兵逐次消耗的“添油战术”、“头尖尾巴长”,形成后劲最大的尖刀。

  7/9-8/9的兵力放在点上,2/9-1/9的兵力放在面上;放在点上,搞集中兵力的绝对化。集中兵力打开一个口子,以保证打垮敌人。一点打垮了,其余的就会垮。只搞自己与自己的点与面的兵力对比,只在两面部署兵力,反对四面包围。四面包围是平均主义,缺乏重点是逼敌作困兽之斗。

  “面”的配置:可以“一点一面”,也可以“一点两面”,乃至于“一点多面”,“三面”,“四面”。可以“有点无面”,可以“多点多面”,可以“点中有面,面中有点”。中心是为了集中兵力,只讲自己点上、面上兵力对比,把自己兵力集中在一点上。至于同战场上敌军兵力对比,则可以不占优势。

  四快一慢:(抓住敌人后的)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敌溃退后)追击要快。总攻开始时间要慢。

  中心是一个“慢”字。“慢”的时间用以侦察地形、敌情、布署兵力、火力,进行政治鼓动工作,休息。不管情况与任务怎样,反正我要准备好了才打,没有准备好就不打。

  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不要害怕由于准备而产生的新困难,一不怕(因为自己准备而)敌人工事加强,二不怕敌人增援,三不怕敌人跑了。不能打急了,打急了就不能实现“慢”字。一开始进攻的时间不准快,只准慢。不管上边怎么催,总是要准备好了再打,没准备好就不打。

  攻击准备时间要超过战斗整个时间,如七天。

  “四快一慢”是攻打四平失利的经验总结。攻打四平时,侦察敌情不仔细,未识破陈明仁借鉴了日本人的守城战术。另外,林彪认为发动总攻太匆忙了,使许多战士牺牲在坚城之中。

  三三制

  步兵班编为3-4个战斗小组,每组3-4人,老战士、新战士、解放战士结合配置。攻击时以小组为单位,呈三角形队形。这样进攻时队形疏散,减少伤亡。

  三猛:猛打、猛冲、猛追

  猛打、猛冲:必须拼命打,只管拼命打,第一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二梯队打,第二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三梯队打;照原计划硬打下去。猛追:(追击溃敌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拥上去,发扬冒险精神,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以乱对乱,冒险扩张战果,死追、硬追、穷追。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根据敌人三种不同情况(防御、退却、要退而不退),采取三种不同的攻击方法(不打莽撞仗,要打莽撞仗,半打莽撞仗)。

  一种是敌人守: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再攻击。

  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如果准备好了再打,敌人会跑掉;不准备就打,又会碰不下来。这时应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用一部分和他打,拖住他,使他摆不脱,然后准备好了再大打。

  再一种是敌人退:那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

  四组一队

  以连为单位,设“四组”: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合起来为“一队”:突击队。是为了解决攻城战、巷战中的队形问题。同时说明不受四个组的限制,可以灵活运用。

  四野并不是天生会攻坚,比如三打四平时就没有打好。但是由于林彪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战法,所以在战争后期四野的攻坚威力是其他野战军无法比拟的。四野攻坚的主要经验有5个:

  1、攻城部队在采取“两面对攻”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面佯攻。使敌人难以判断我军的主攻方向,难以应对我军从各个方向的突破。

  三野的部队攻打上海时,在城内打了4天,一个小小苏州河就能挡阻它的前进,就是因为没有坚决地采取“一点两面”、“两面对攻”的打法。

  2、坑道作业:突破城垣的第一步,是首先要使部队能够迅速接近城垣,减少部队在接近城垣时的伤亡。这是攻坚的关键之一。坑道作业是使部队能够迅速接近城垣、减少伤亡的最有效的战法,也是四野后来执行最坚决的战法。

  攻打锦州、天津挖交通壕,是林彪推广义县攻坚经验。锦州总攻发起前,各纵队都完成万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2万多米。一条条蛛网似的从攻击出发地推进到锦州城墙跟前。交通壕都是蛇形的。

  步兵的1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60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把米远。

  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减少了伤亡。范汉杰回忆,说他曾想反击我们,一看那交通壕就没了主张,只有拚命打炮。可是,看不见人只能乱打一气。

  其他野战军也有挖交通壕的,但是执行不够坚决和彻底。淮海战役打黄伯涛兵团时,三野开始乱冲,伤亡很大,后来部队也开始挖交通壕迫近作业。

  但是,由于三野不太重视战术总结和积累,打上海的时候,三野又没有重视挖交通壕,仍然犯了开始乱冲的错误,造成部队伤亡很大,然后才开始挖交通壕,用炸药一点一点地作业才取得了进展。

  3、突破城垣时的战术要点,这是林彪教给四野的战术技巧。林彪在锦州攻城前直接给二纵(39军)干部讲话时,提出这样的攻城战术要点:

  “在突破口被打开后,攻击部队要尽可能地全力涌入,像散大戏一样,使部队尽量多地进入城内,这样敌人的反击部队就难以把我军的突击部队反击出来,使我攻城突击部队不但能牢牢控制突破口,而且还有能力向纵深发展,迅速形成真正的突破。”

  其他野战军往往会犯四野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就是在突破口被打开后,突击部队进入的数量不够。

  我军的突击部队一般只有一个连或一个营,这样守城的敌人在发现我军打开突破口后,往往一面用火力阻止我后续部队前进,同时用预备部队向我进入突破口或城内的突击部队进行反击,使我突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全歼我突击部队,重新控制突破口,使我攻城失败。这样,对突破口的反复争夺,就会造成我军伤亡过大,进展很慢。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